亚洲金融危机西方势力以金融战的方式对东亚

前言

亚洲金融危机这场危机可以视为西方势力以金融战的方式对东亚文明的打压。危机发生于年7月,由泰国货币遭受攻击开始,进而影响邻近各国的货币与股票市场,导致各国资产大幅贬值。印尼、韩国和泰国受风暴冲击最严重。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香港也被波及。中国大陆和台湾受影响程度相对较轻。经济长期萧条的日本,受东亚金融风暴的间接冲击,金融机构破产数量大大增加。

亚洲金融危机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年6月至12月;年1月至年7月;年7月到年底。

第一阶段: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

10月下旬,国际炒家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港股的压力。10月23日,恒生指数大跌.47点;28日,下跌.80点,跌破9,点大关。面对国际炒家的猛攻,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

11月中旬,金融风暴席卷韩国。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IMF求援,危机暂时得到了控制。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60:1。韩元危机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第二阶段: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IMF为印尼开出的药方未能凑效。

2月初,印尼政府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却遭到IMF及美国、西欧的一致反对dMF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价跌破10:l。受其影响,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IMF就新的经济改革方案达成协议,东南亚汇市才暂告平静。

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日本经济重陷困境。日元汇率从年6月底的日元兑1美元跌至年4月初的日元兑1美元;年5、6月间,日元汇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日元兑1美元的关口。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明朗,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

量子基金和老虎基金等向银行借来大量港元在市场上抛售,换来美元借出以赚取利息,同时大量卖空港股期货。前者使利率急升,导致股市下跌,从而在期货市场获利;而一旦港元下跌,他们又可在外汇市场获利,可谓一石二鸟。恒生指数暴跌至多点。

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大幅调高利息率,隔夜拆息一度高达%,并动用外汇储备近亿港元(约亿美元)大量购入港股,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结果炒家在8月28日期货结算日被迫以高价平仓,损失严重。

国际炒家失算于香港,更惨败于俄罗斯。俄罗斯中央银行年8月17日宣布年内将卢布兑换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扩大到6.09.5:1,并推迟偿还外债及暂停国债交易。9月2日,卢布狂贬70%。这使俄罗斯股市、汇市急剧下跌,引发金融危机乃至经济、政治危机。俄罗斯的政策突变,使得在俄罗斯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大伤元气,并带动了美欧国家股市和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

俄罗斯金融危机的爆发,说明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超出了区域范围,具有了全球性的意义。到年底,俄罗斯经济仍没有摆脱困境。年,此轮金融危机结束。危机迫使除了港币外的所有东南亚主要货币在短期内暴跌,各国股市崩盘,引发大批外资撤逃,给地区经济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亚洲四小虎缔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其各项经济指标的增长率甚至超过德国”经济奇迹”时期的记录。例如韩国、马来西亚和泰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每年都超过8%。

亚洲的权威领导人普遍认为”亚洲价值观”,例如遵守纪律、努力学习、认真工作等美德是亚洲经济成长的最佳保证,而西方国家则因为”道德价值的沦丧”和”过度强调个人权利的结果增加了社会成本”等因素而削弱了国家竞争力。

根据《远东经济评论》的报道,亚洲四小龙之所以能多年维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在于人民勤劳、知足、学习新技术的热情,友善的投资环境、优惠的税收政策,国家干预较少、有效率的管理机构,各项鼓励投资的优惠措施和民间的高存款率。但事实的另一面是,亚洲四小龙在薪资成本上具有竞争优势,其工资只有西欧国家或美国的13%至50%;而严重的产业选择偏好和企业背负巨额外债则构成经济发展的潜在风险。

便宜的劳工和高效能的生产力吸引大批资金涌向亚洲。为了给投资者提供稳定的投资环境,亚洲的小龙、小虎们选择了本国货币的汇率紧盯美元。这种做法隐藏着两大隐患:

其一,本国的财经政策将因此丧失独立性,因为各国中央银行不再具有主导本国汇率的能力。

其二,各国汇率将脱离国内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因为本国中央银行将失去对汇率政策的实质影响力。

汇率是国家有效对抗通货膨胀(例如通过调高利率)或对经济活动的支持(调低利率)的手段。通常情况下,一国货币的汇率都会依据政府财政的强弱和国家经济实力的变化来加以调节。但是亚洲四小龙选择了汇率长期紧盯美元,为了保护外商投资和本国出口,他们放弃了汇率选择的主动性。在经济蓬勃发展的长过程中,亚洲四小龙受惠于该制度的地方远远多于汇率紧盯美元所带来的弊端。

外国投资者想把握东亚经济起飞的大好时机,外资就源源不断地注入亚洲四小龙各国及地区,推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小龙小虎们没有深刻认识到其中潜藏的危险,而乐于接受各项主动提供的外国贷款。此外,当时疲软的美元走势更加快了亚洲四小龙的出口步伐:不论是利润还是市场份额都在不断增加。亚洲四小龙(香港、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台湾地区)在国民经济增长上的表现极其卓越,在世界出口市场上所占的份额更是不断攀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19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