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在文明互鉴中焕发勃勃生机央广网
光明日报记者曹元龙刘江伟张斐晔
开栏的话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从黄河长江流域到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从印度次大陆到中南半岛,古老而多元的亚洲文明彼此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筑牢了文明互鉴的情感纽带,搭建了民心相通的友好桥梁。5月,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将举行,亚洲各国文明将再次汇聚,对话交流,相互激荡,共绘美美与共的人类文明画卷。今日起,光明日报开设《交流互鉴·聚焦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栏目,讲述亚洲各文明间交流互鉴的精彩故事,书写中国对促进亚洲文明发展的深邃思考和责任担当。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5年前,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习近平主席以文明多样性为逻辑起点,深刻阐释“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勾勒出各国文明兼容并蓄、和谐发展的路线图。
亚洲是世界多彩文明的汇聚之地。迈向命运共同体,开辟亚洲新未来,必须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5月中旬,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将如约而至,文明之花将盛放北京,让亚洲文明与世界文明熠熠生辉的美好愿景又将迈出坚实的一步。
倡导对话亚洲文明走向时代前沿
亚洲文明,有过群星闪耀的辉煌,也曾历经屈辱苦难,而今大踏步走向复兴。
亚洲是世界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从黄河长江流域到印度河恒河流域,从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到东南亚等地区,众多璀璨绚丽的古老文明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并通过古丝绸之路等线路,与欧洲文明互通有无、携手发展,照亮了人类历史的天空。但是,绵延数千年的古老亚洲文明,在近代年间受制于“船坚炮利”,沦为西方列强的附属。而后,亚洲又摆脱了殖民统治,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昂然踏上了充满希望的复兴征程。
一部亚洲文明的兴衰史,印证了文明对话之于共同发展的重要性。
只有姹紫嫣红之别,而无高低优劣之分,文明是多彩的、平等的、包容的。世界上有多个国家和地区、2多个民族、多种宗教。自然环境、历史条件、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制度设计等多方面的差异,孕育了不同文明,而不同文明引领各自社会变化发展趋向所形成的合力,造就了当今世界发展势头。每一种文明都是劳动和智慧的积淀,值得尊重和珍惜。所谓“文明的冲突”,偏离了人类文明交融互动的主轴。这也解释了巴黎圣母院大火后为何“人类的惋惜在巴黎相遇”。
和而不同、兼收并蓄,亚洲文明的自信力自然会得到提升。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例,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前院长马凯硕认为:“未来的历史学家回头来看‘一带一路’倡议时,会更多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1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