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十四幅地图看上海在全球视野中的四百年
“全球地图中的上海”地图展今开幕
从三十四幅地图看上海在全球视野中的四百年变迁
时间跨度长达四百多年,从海外知名图书馆收罗的一张张珍贵古地图……9月25日上午,“全球地图中的上海”地图展在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一楼展厅开展,精心挑选的三十四幅地图静静诉说着上海在全球视野中的变迁。
地图,不仅仅是人类对地理环境描述的文献,更综合反映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以及不同文化群体在绘画、数学、政治、宗教、印刷等不同领域的独特面貌。此次展出的34幅地图系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按照梵蒂冈使徒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哈佛—燕京图书馆等海外知名图书馆馆藏原图高清等大复制而成。
这些古地图中,既有明清时期的中国古舆图,也有西方传教士或绘图师绘制的古地图,早期的地图中,上海作为一个城市还没有出现,但是今天上海所属区县已经出现,足以让我们了解早期西方世界对这片区域是何种认知或者想象。辅以部分近代上海城区及周边地图的展示,我们可以通过地图的演变,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更好地探讨上海以及江南地区的历史与社会变迁。比如年,中国人绘制的《皇明分野舆图古今人物事跡》中,为了强调吴淞江水道的情形,上海县、松江府等被绘制成坐落在一座岛上。而绘制于19世纪的《江海全图》中,上海、浦东、南汇、奉贤、松江、青浦、宝山和崇明等都已经得到了详细的标注。
明朝王泮年版《天下舆地图》(原件藏法国国家图书馆)
“从葡萄牙人绘制的中国地图上看,他们最远到达中国沿海的舟山群岛、宁波附近。”上海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牟振宇介绍,在19世纪之前,出现中国的西洋古地图中,大部分是全国性地图或区域性地图,而上海出现在地图上的时间甚晚。葡萄牙人作为西方大航海时代的先锋,是最早从海路来到中国的欧洲人,也是目前所知最早在世界地图上绘制中国的欧洲人。亨廷顿图书馆所藏费尔南多(Fern?oVazDourado)的《东亚新图》(SoutheastChina,Japan,EastIndies,),地图彩色丰富,制作精美,是典型的葡萄牙文艺复兴时期绘法。尽管上海并未被标出,但长江下游地区已有标注Liampo(宁波)的地名,而周边分别有地名被标示为Mochosa(一说是马迹山)和chamdocao(疑为舟山长涂岛)。
展览还展出了目前所见最早标注上海的西方地图,由哈佛大学图书馆所藏法国制图学之父尼古拉·桑松(NicolasSanson)年绘制并首版的《亚洲新地图集》(L’Asieenplusieurscartesnouvelles)。其中有一幅《中华帝国地图》(RoyaumedelaChine),就是根据耶稣会来华传教士在中国收集的地理知识绘制的,精准度超过之前欧洲人所绘的中国地图。该地图上,在长江出海口的一个大岛上标有“sunkiam”的,疑是指松江,在其上还标有“mochosa”(马迹山)。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mochosa上方有一地名,“Xamhay”,就是“上海”。
桑松年版《中华帝国地图》(法文,原件藏哈佛大学图书馆)
“地图已不仅仅是地图,而是一种文物,是对历史的记录。”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振说,上海这座城市在地图上的变迁,反映的是上海城市的成长与历史。上海自年开埠,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迅速发展成全国第一大港,同时成为是西方人了解中国的主要窗口。西方绘制了大量精美而精准的上海地图,透过这些地图,足以让我们了解西方世界对于这片区域是何种认知或想象,也可以让我们了解上海是如何从小县城转变为一个国际大都市的。
据悉,此次展览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澳门科技大学、上海图书馆联合主办,分为东方地图中的上海、西方地图中的上海、城市间的互动与连结、城与人的互动连结和上海城的变迁五部分,展期一个月,向市民免费开放。(光明融媒记者曹继军通讯员魏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2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