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有几种ldquo躺rdquo

早期白癜风的症状有哪些图片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068391.html
?王子今丨西北大学特聘教授

“卧”是人体的基本姿态之一,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第一种释义是“躺下”。“卧”通常被看作一种休息状态的表现。历史进程中的人物活动千姿百态,《史记》作为社会史论著的经典,对于历史人物的体态动作多有细致的观察和详尽的记述。对于“卧”这种今人或称作“躺”“躺平”的姿势,太史公有不同的叙说。我们观察和理解历史,通过这些文字或许可以得到若干启示。

本文原载《月读》(-03-01),王子今教授新著《汗室读书散记》布脊精装毛边钤印本已上架,文末可点击购买。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供诸君参考。

01.“高枕而卧”“安枕而卧”

张仪劝说魏王顺从强势的秦国。他说:“为大王计,莫如事秦。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史记·张仪列传》)“高枕而卧”是人体动作表现,其精神状态或者说心境,是“无忧”。

《史记·李斯列传》记载,“二世燕居,乃召高与谋事”,赵高提出了强化刑罚,以酷刑推行强权统治的建议:“严法而刻刑,令有罪者相坐诛,至收族,灭大臣而远骨肉;贫者富之,贱者贵之。尽除去先帝之故臣,更置陛下之所亲信者近之。此则阴德归陛下,害除而奸谋塞,群臣莫不被润泽,蒙厚德,陛下则高枕肆志宠乐矣。计莫出于此。”这里说到的“高枕肆志宠乐”,正与“二世燕居”之所谓“燕居”相一致。《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居必冠,申申如也。”司马贞《索隐》:“燕谓闲燕之时。燕,安也。”

汉高祖刘邦派刘敬出使匈奴。“刘敬从匈奴来,因言匈奴河南白羊、楼烦王,去长安近者七百里,轻骑一日一夜可以至秦中。秦中新破,少民,地肥饶,可益实。夫诸侯初起时,非齐诸田,楚昭、屈、景莫能兴。今陛下虽都关中,实少人。北近胡寇,东有六国之族,宗强,一日有变,陛下亦未得高枕而卧也。”于是提出移民的建议,“臣愿陛下徙齐诸田,楚昭、屈、景,燕、赵、韩、魏后,及豪桀名家居关中。无事,可以备胡;诸侯有变,亦足率以东伐。此强本弱末之术也。上曰:‘善。’乃使刘敬徙所言关中十余万口”。刘敬分析了“北近胡寇,东有六国之族,宗强”两个方面的国家安全威胁,警告“陛下亦未得高枕而卧也”。刘敬的危机意识对刘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于是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汉并天下之初,刘邦曾经有意另立所宠爱的戚夫人之子赵王如意为太子。太子刘盈的地位受到威胁,吕后恐慌,求助于张良。《史记·留侯世家》记载:“吕后乃使建成侯吕泽劫留侯,曰:‘君常为上谋臣,今上欲易太子,君安得高枕而卧乎?’”所谓“高枕而卧”,是形容悠然安闲的情形。张良提出了有效的建议,吕后得以借助四皓的影响力,使刘邦不得不感叹:“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主矣。”太史公分析:“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因为吕后集团以“君安得高枕而卧乎”一语相激,使张良参与了是否“易太子”的政治继承权位的高层竞争,后来使吕太后和汉惠帝执政的局面形成。当然,张良的言行也是出自对汉王朝政治安全的考虑,与“大臣多谏争”的态度是一致的。

吕后去世,汉王朝又经历了一次政治动荡。反对吕氏集团的老臣们设法取得控制长安的军事指挥权,让郦寄劝说吕禄:“高帝与吕后共定天下,刘氏所立九王,吕氏所立三王,皆大臣之议,事已布告诸侯,诸侯皆以为宜。今太后崩,帝少,而足下佩赵王印,不急之国守藩,乃为上将,将兵留此,为大臣诸侯所疑。足下何不归印,以兵属太尉?请梁王归相国印,与大臣盟而之国,齐兵必罢,大臣得安,足下高枕而王千里,此万世之利也。”说到“高枕而王千里”。

与“高枕而卧”近义,《史记》又可见“安枕而卧”。《史记·黥布列传》记述,因韩信、彭越被诛,黥布“因大恐,阴令人部聚兵,候伺旁郡警急”。与黥布有私仇者贲赫举报黥布“谋反有端”,黥布“发兵反”。薛公为刘邦分析形势:“布反不足怪也。使布出于上计,山东非汉之有也;出于中计,胜败之数未可知也;出于下计,陛下安枕而卧矣。”刘邦问:“何谓下计?”薛公答道:“东取吴,西取下蔡,归重于越,身归长沙,陛下安枕而卧,汉无事矣。”还有“高枕安卧”的说法,不过未见于《史记》。《论衡·顺鼓》说到“人君高枕安卧”,依然体现了最高权力者的执政理想,往往以稳定为直接期望。《史记》虽然未见“高枕安卧”,却有“安卧”字样出现。《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脉法》曰:‘年二十脉气当趋,年三十当疾步,年四十当安坐,年五十当安卧,年六十已上气当大董。’”按照裴骃《集解》引徐广的解释:“董谓深藏之。一作‘堇’。”这里所说“年五十当安卧”,或可看作考察古代养生观念的史料。

02.“醉卧”史例

《史记·高祖本纪》说刘邦起兵反秦之前的生活,“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刘邦“醉卧”时的异常,竟然使得“王媪、武负”两家放弃债权。释放押送的“徒”,乘醉斩白蛇于丰西泽中,是汉王朝建国史中的重要情节。刘邦“拔剑击斩蛇”之后,“行数里,醉,因卧”。出现“赤帝子”杀“白帝子”的传说:“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告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后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刘邦政治威望的最初形成,是由于“醉卧”时刻发生的舆论宣传和权威造势。

孔融反对曹操的禁酒政策,论说“酒之为德”史例多种。《后汉书·孔融传》李贤注引“《融集》与操书”中,在“高祖非醉斩白蛇,无以畅其灵;景帝非醉幸唐姬,无以开中兴”之后,又说:“袁盎非醇醪之力,无以脱其命。”“高祖”“景帝”的“醉”,也都有“醉卧”情节,在拙文《〈史记〉说“醉”》(见《月读》年第11期)中已经有所讨论,然而未及“袁盎”事。这里不妨简单说说“袁盎”的特别境遇。他的死生,竟然与“醉卧”相关。吴楚七国之乱时,太常袁盎出使吴国。吴王刘濞“欲使将”,遭到拒绝,于是“欲杀之”。刘濞“使一都尉以五百人围守盎军中”。早先袁盎任吴相时,有从史与袁盎侍女发生情爱关系。袁盎知晓后,并不表露知情,仍然“遇之如故”。有人告知从史:“君知尔与侍者通。”从者畏惧逃亡,袁盎亲自追回,以侍女赐从史,令其任职如故。此次袁盎被吴军监禁时,过去身边这位从史恰好任羁押袁盎的校尉司马,于是,“悉以其装赍置二石醇醪,会天寒,士卒饥渴,饮酒醉,西南陬卒皆卧,司马夜引袁盎起,曰:‘君可以去矣,吴王期旦日斩君。’”袁盎因此逃生。故事还有“道从醉卒隧直出,司马与分背”的情节(《史记·袁盎晁错列传》)。五百军士“醉卧”,使得袁盎“脱其命”的故事,在司马迁笔下与情爱恩仇相纠结,成为酒史中的趣闻。

03.军中“卧”的故事:韩信和周亚夫

上文所说曾经受恩袁盎的校尉司马纵其脱逃的故事中,重要的情节是“使一都尉以五百人围守盎军中”,而“会天寒,士卒饥渴,饮酒醉,西南陬卒皆卧”。“卧”的空间背景正在“军中”。

在主将“卧”的情势下,军情发生变化的史例,有《史记·淮阴侯列传》这样的记载:“楚数使奇兵渡河击赵,赵王耳、韩信往来救赵,因行定赵城邑,发兵诣汉。楚方急围汉王于荥阳,汉王南出,之宛、叶间,得黥布,走入成皋,楚又复急围之。六月,汉王出成皋,东渡河,独与滕公俱,从张耳军修武。至,宿传舍。晨自称汉使,驰入赵壁。张耳、韩信未起,即其卧内上夺其印符,以麾召诸将,易置之。信、耳起,乃知汉王来,大惊。汉王夺两人军,即令张耳备守赵地。拜韩信为相国,收赵兵未发者击齐。”楚汉争夺激烈,刘邦处于劣势时,晨时驰入军营,在张耳、韩信“未起”时,“即其卧内上夺其印符”,取得了军事指挥权。

有一种特殊的“军中”之“卧”,体现出安然镇定。周亚夫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有这样的战例:“太尉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急,请救。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而守。梁日使使请太尉,太尉守便宜,不肯往。梁上书言景帝,景帝使使诏救梁。太尉不奉诏,坚壁不出,而使轻骑兵弓高侯等绝吴楚兵后食道。吴兵乏粮,饥,数欲挑战,终不出。”甚至军营中发生变乱,仍然“卧”而“不起”。“夜,军中惊,内相攻击扰乱,至于太尉帐下。太尉终卧不起。顷之,复定。后吴奔壁东南陬,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兵既饿,乃引而去。太尉出精兵追击,大破之。”汉文帝经细柳营考察,对周亚夫得出“嗟乎,此真将军矣”的判断(《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这位“真将军”的优异资质,通过“军中惊,内相攻击扰乱,至于太尉帐下”,仍“终卧不起”,又得以表现。

战争史资料中特殊的“卧”,有两例见于《史记·李将军列传》。当敌我力量悬殊时,为了迷惑对方,“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使得匈奴骑兵军团不敢攻击。而李广被俘,也被置于两马间“络”中:“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后人评价《李将军列传》,称“有无限景仰爱重”(牛运震《史记评注》卷一〇),“今看其传,英风如在”(黄震《黄氏日钞》卷四七)。两处“卧”字,一言智谋,一言勇武,都是非常精彩的记述。

04.宫中“卧”的故事:“婉佞贵倖”“入卧后宫”之批判

“卧”,是后宫生活的惯常情景。著名的窃符救赵的故事中,“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的分析(《史记·魏公子列传》),正说明了“卧内”私爱弥漫的环境。“卧内”一语,又见于《史记·韩信卢绾列传》:“从东击项籍,以太尉常从,出入卧内,衣被饮食赏赐,群臣莫敢望,虽萧曹等,特以事见礼,至其亲幸,莫及卢绾。”此所谓“出入卧内”,言关系特别亲近,但并不涉及情爱。《史记·万石张叔列传》所谓“景帝入卧内,于后宫秘戏”,提示了“卧内”和“后宫”的关系。而上文引孔融文字所谓景帝“醉幸唐姬”,其原始记录也见于《史记》,应是通常人们理解的“卧内”“后宫”的私密生活。

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宫中“卧”的故事,要提示大家注意司马迁着力记叙的“婉佞贵倖”“入卧后宫”这种比较特别的“后宫”之“卧”。

楚灵王在内乱外患交集时失去权位,狼狈流亡,以致饥困至极。司马迁的相关记述,有“饥弗能起”的情节,这是很特殊的“卧”。《史记·楚世家》写道:“灵王于是独傍偟山中,野人莫敢入王。王行遇其故鋗人,谓曰:‘为我求食,我已不食三日矣。’鋗人曰:‘新王下法,有敢饷王从王者,罪及三族,且又无所得食。’王因枕其股而卧。鋗人又以土自代,逃去。王觉而弗见,遂饥弗能起。”楚灵王饥困至极,求食不得。过去身边的工作人员“故鋗人”畏惧“罪及三族”的严厉处罚,也不敢“饷王从王”。楚灵王短暂休息,“枕其股而卧”,“故鋗人”也设法“逃去”。这里所谓“王因枕其股而卧”,是极度困乏的表现。衡山王太子刘爽因王后“数恶己”,“欲与乱以止其口”。于是,“王后饮,太子前为寿,因据王后股,求与王后卧”(《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这是说男女间暧昧之事,我们可以据此了解“据”其“股”“与卧”的亲昵情景。

我们还看到司马迁关于帝王与身边服务者亲近而“卧”的其他记录。

据《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记述,刘邦“病甚”,“枕”“宦者”而“卧”,形态似乎类同楚灵王“枕”“故鋗人”“其股而卧”:“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史记·佞幸列传》写道,“谚曰‘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固无虚言。非独女以色媚,而士宦亦有之”。司马迁说,过去这样的情形很多,汉初就有这样的实例:“昔以色幸者多矣。至汉兴,高祖至暴抗也,然籍孺以佞幸;孝惠时有闳孺。此两人非有材能,徒以婉佞贵幸,与上卧起,公卿皆因关说。故孝惠时郎侍中皆冠鵕?,贝带,傅脂粉,化闳、籍之属也。”汉高祖时的“籍孺”,汉惠帝时的“闳孺”,都曾经“与上卧起”。汉文帝时邓通受宠。“文帝赏赐通巨万以十数,官至上大夫。文帝时时如邓通家游戏。然邓通无他能,不能有所荐士,独自谨其身以媚上而已。”“文帝尝病痈,邓通常为帝唶吮之。”可知二人关系亲密异常,甚至超过父子之情。汉武帝时又有韩嫣备受宠爱。“今天子中宠臣,士人则韩王孙嫣,宦者则李延年。嫣者,弓高侯孽孙也。今上为胶东王时,嫣与上学书相爱。及上为太子,愈益亲嫣。嫣善骑射,善佞。上即位,欲事伐匈奴,而嫣先习胡兵,以故益尊贵,官至上大夫,赏赐拟于邓通。时嫣常与上卧起。”“相爱”“愈益亲”,典型的表现就是“常与上卧起”。而关于李延年,《史记》也有“与上卧起”的记录。“李延年,中山人也。父母及身兄弟及女,皆故倡也。延年坐法腐,给事狗中。而平阳公主言延年女弟善舞,上见,心说之,及入永巷,而召贵延年。延年善歌,为变新声,而上方兴天地祠,欲造乐诗歌弦之。延年善承意,弦次初诗。”“延年佩二千石印,号协声律。与上卧起,甚贵幸,埒如韩嫣也。”

在《史记·佞幸列传》中,司马迁三次说到“与上卧起”,足见对这种行为表现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1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