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燃油价格飙升,民航飞机开始尝试省油新

作者:拉上窗帘

坐过几次飞机之后,可能很多人都对“下降过程长”颇有体会。借助于优秀的发动机性能,现代化大中型客机爬到巡航高度一般只需要15分钟;但降落到地面却往往需要30分钟,甚至更久。

长途越洋航班会提前一到两个小时预告降落,是因为准备工作很多,以及填写“入境卡”等。但我国的国内航班往往也提前40分钟“准备降落”。当然这只是“程序”,飞机何时真正下降高度呢?——没准儿。

图:声音减小就是在下降摄:拉上窗帘

飞机降低高度时,聪明的乘客可以感知。此时发动机声音突然减小,飞机会一下子变得安静很多。就像汽车下坡一样,这时候非常非常省油。拉总有次从山西返回河北,车载电脑显示当时的3/4油箱还可以跑“公里”,道理与此相同。

但不幸的是飞机发动机声音不久还会再次变大,然后不断地“变大-变小”——这是因为在当前空管制度下,飞机“进场”需要“阶梯式”下降。也就是降到一个高度后保持,然后在管制员指挥下“再下降一个高度保持”,直到落地。以下图为例,该航班从长春返回北京,在米高度上实际上只飞了不到20分钟,下降时的“阶梯”特征非常明显。

图:在米飞了不到20分钟飞常准截图

如果你有一部能够收听航空波段的收音机,可能对此印象更深。例如北京首都机场01号跑道的空管会说“下降到(米)保持”、“下降到(米)保持”等等。

飞得越高越省油,为什么不在巡航高度多飞几分钟呢?据说与“航空安全”有关——这种“阶梯式”下降是为了让飞机保持在不同的“空层”,以方便指挥。但实话实说,它不利于“节油”。有时候飞机为了迅速到达指定空层不得不使用“减速板(扰流板)”,等于白白地浪费势能——如果能一直下降,发动机一直“怠速”,那就完美啦!

图:减速板浪费势能摄:拉上窗帘

现有的“航空安全”规则并不太考虑“环保因素”,然而在燃油价格飙升的今天,有些人开始打主意了。比如说根据重量、风向、风力和跑道等因素,找出最佳的“滑行点”;然后利用势能,让飞机从那个高度“一溜烟”滑到跑道口——就像拉总的车子,从太行山一直滑到河北平原那样。

空中客车公司把这套软件叫做“DescentProfileOptimization(DPO)”,先前已有拉美航空(LATAM)试用,最近亚洲航空也准备安装。空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14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