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手术刀的他,用这部杰作撕开国人虚

白癜风用什么药好些 http://m.39.net/pf/a_4698984.html

常常听人感慨,华语电影不好看。

不可否认,确实有很多垃圾电影,在浪费我们的时间。但,总有些好电影并没有走向大众。

这些相对小众的电影,不应该被埋没,比如今天这部——

《独立时代》

AConfucianConfusion

杨德昌,台湾新浪潮电影领军人。每一次出手都让人叹为观止。

以至于看完他的电影我总是不忍心下笔,害怕自己说不好,担心讲不完。

虽说台湾新浪潮电影一直被贴着精英意识的标签。

但是杨德昌的电影却处处彰显着对生活的狂热痴恋,他一生作品并不多,英年早逝,留给世人不过七部半电影,部部经典。

▲导演杨德昌

其中的《一一》《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当称华语电影圭臬。

杨德昌素有“台湾社会手术刀”之称,片中的人物基本都是被裹挟进社会漩涡中的平凡个体。

《独立时代》的人物更是沿袭了这一点。

为了诊断台湾的城市病,《独立时代》刻画了两类人,然后把他们勾勒在一起,产生联系,形成故事闭环。

看完《独立时代》,有人不得不感慨,杨德昌太懂中国人了。

电影主要展现了两类人的生存状态:文艺界和公务员。

电影以一位导演地受访场景开始: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做戏就像做人一样,做人是为了人缘,做戏是为了票房。”

这句话算是对整部电影的概括。

有人说杨德昌是电影圈的鲁迅,不假。

两人都喜欢针砭时弊,并且常有力透纸背之感。

这部《独立时代》就很好地还原了影视圈的资本乱象,揭露出中国人情社会中的众生百态是如何让“规则”分崩离析,如何制造不公平的。

在这样一个浮世绘里,每个人都在追逐自己的欲望与理想,有人得偿所愿,也有人因此遭殃。

▲图片来自豆瓣

Molly靠着家里和未婚夫阿King的关系开了一家影视公司。

不过她工作的原因不是热爱,而是因为不想遵从家里的安排,就这样做一个家庭主妇。

可是,开公司是一回事,经营公司又是另一回事。

这个Molly太任性了,想开除谁就开除谁。

公司被她弄得一团糟,终于快要支撑不下去了。

Molly的目的根本不在创业,她所想要的不过是“自由”。

然而,她所在追求自由又间接地造就了公司裙带关系过于严重,破坏规则,以至于更多的影视从业者不得不遭受不公。

小凤就是Molly任性的受害者之一。

“贵圈太乱”一直是大家普遍认同的事实,20年前的台湾演艺圈即是如此。

Molly开除小凤原因很简单——男人。

Molly和larry暧昧,却无意中发现larry和小凤有染,而小凤又是在larry举荐的。

这样被男人耍,不生气才怪,小凤被开除成了必然。

而这个渣男是谁呢?

他是Molly未婚夫的心腹,明里为Molly的未婚夫工作,暗地里却和老板的女朋友苟且。

讲到这里,“贵圈真乱”的故事线还没结束。

Molly最终和自己好朋友的未婚夫上演了不可描述的画面。

而小凤为了成名,也想过被导演潜规则。

这个喜欢床上关系的导演正是影片开头说出那句“做戏是为了票房”的所谓大艺术家:小波。

小波是创作者中的典型蛆虫,平时油腔滑调,以“大导演”自居,其实早已经放弃艺术追求,讨好市场,制造文化垃圾,一心惦记着观众兜里的钱。

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Molly姐夫——一个“不快乐”的作家。

他靠浪漫的爱情小说成名,小说里的爱情永远是甜蜜温柔,天长地久,他本人也沉迷镜花水月和鸳鸯蝴蝶梦。

然而,在思想走向独立之后,他却变得越来越“不高兴”。

他无法理解,为什么曾经那些骗人的心灵鸡汤那么有市场,而现在具有思想性的诚意之作却根本卖不出去。更可笑的是,过往那些让他作呕的作品竟然还有人抄袭,简直讽刺。

这个作家就像是一个活在现代的儒者,笨拙地追问时代,诚实地对待自己。

这种尴尬的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其实早就已经司空见惯。

比如近几年的电影市场,烂片横行,甚至越烂越有市场。

具体是哪些电影,我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以防挂一漏万,更怕引来脑残粉骂战。

马东曾经表达过:

“大众传媒的作用不是追求最前沿,最前沿是学者的事情,是思想者的事情,大众传媒的作用是让没有接触的人去接触。”

这就意味着“思想性,前瞻性”必然是小众的。

深度思考永远是少数人的事,也必然是少数人的事情。

这是现实情况,我们必须接受,可是《独立时代》所反映的是另一种极端偏向——暴发户心态。

影片中,那个放弃艺术底线导演小波的立场,代表了大众媒体中典型的暴发户心态:

“他要通过戏剧创造大同世界,世界的大同,人们的口味就会大同,票房也就会大同。”

这显然令人细思极恐,“大同”代表着无差别,消除参差多态,世界千篇一律。

《独立时代》刻画的另一批人是以小明为代表的公务员。

小明父亲曾以贪污罪入狱,小明一直对此感到羞耻并且耿耿于怀,结果造化弄人,成为公务员的小明却阴错阳差地陷害了正直的同事,身陷办公室政治斗争。

“没有天生的坏人”,但是不经意间,一次妥协,一次抉择,人就可能和自己的信仰背道而驰。

哦,不。

说“信仰”两个字有些言重了。

信仰缺失是最典型的现代性困境。

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金钱至上,利益驱动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独立时代》讲出了人情社会的价值观:

“钱是一种投资,情也是一种投资。友情就是一种长期投资,就像是绩优股,就像是储蓄。”

尤其是在工业文明社会中,“良禽择木而栖”,“知时务者为俊杰”,“圆弧事故=高情商”,企业不讲规则,人与人之间破坏契约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

而老实本分的人却在直接或间接地接受惩罚,他们本身也对这一切视而不见。

更可怕的是“党同伐异”,如今的思考者却常常被大众唾弃。

整部电影像是一支窥探世界的万花筒,充满了孤单与虚假。

万花筒里的故事在12个人的人生思索中前进,12个人物故事交叉进行,互相产生联系。

他们代表着社会的不同侧面,也展现着经济与文化的强烈冲突。

所有人物里最特别的是琪琪这个角色。

这个姑娘代表着那些被辜负和误解的“善良”。

她几乎可以用“完美”形容,她很漂亮,留着奥黛丽·赫本的发型,性格很好,对人友善可亲,仿佛所有见过她的人都会喜欢她。

然而,背地里人们又怀疑她虚假。

当人习惯欺骗或者长期被欺骗时,就会本能的放弃真实,认为事实总在面具之下。

金士杰在《独立时代》中饰演小明的直属领导,他一登场便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话:

“你看看,这个国家多了不起,真有钱呐,20年了,我是亲眼看着它一步一步走过来的。现在可以松口气了。你们这代年轻人啊,运气真是太好了。”

当时的台湾还是“亚洲四小龙”之一,这部电影年上映,当时经济危机还没爆发,杨德昌就已经开始思考经济与文化的失衡关系,着实令人钦佩。

电影看到这里,你会忽然明白影片最初打出的孔子的一段话,翻译成白话文的大意是,“人民没有钱就让他们富起来,有钱了,就教之”。

杨德昌的文人气质常让人觉得他过分说教:

“杨德昌的电影常给人有过火之嫌,而《独立时代》简直就是癫狂了,但天才如杨德昌者在这部夜景居多的影片里,仍拍出闹中取静的意味来,本片既是杨德昌缺口暴露最多,也是最具后现代精神的一部电影。更重要的,杨德昌的夫子自道在《独立时代》里得到了最大面积地发挥,也让我们看到杨德昌妄图从混沌走向澄明的艰难历程。”

有人说,从《牯岭街》到《独立时代》是杨德昌由愤青走向释然的过程。但是他思考的秉性从来没有变过。

这部《独立时代》恰好契合了胡适先生的告诫:

“你们不要总在争自由,自由是外界给你的,你们要先争独立,给你自由你不独立,仍是奴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6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