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求高房价让年轻人非常有压力,透支了几
“我非常不喜欢中国的房地产价格这么高,房子不同于金融资产,房贷给年轻人增加了很大的生活压力。”4月21日博鳌亚洲论坛年年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在与腾讯新闻《一线》对话时,如此坦言高房价带来的负面影响。
“年轻一代虽然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经历者和推动者,但是提前预支了未来多年的财富。”吴晓求对此表示忧虑。他举例称,北京四环的一套平米的房子,房价约为0万元,对于年薪40万元的人,不吃不喝也要积累40年,更别提还要满足日常生活开支的情况下。
因此他呼吁,从中国经济未来的角度,需要给年轻人创造条件——降低房价和贷款利率。同时,也要寻找一些解决方法,如迅速扩大廉租房或公租房等,进而给年轻人减轻压力,给年轻人希望。
在对话中,吴晓求还对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以及近期市场震荡等问题一一详解。
期盼人民币可自由交易
在被问及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重点与难点时,吴晓求表示,虽然境外投资者在中国资本市场的比重逐年增加,但与中国的经济地位和经济开放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
他说,中国资本市场的境外投资者,包括香港投资者、IQFII投资者在内,大概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占比为3.5%。境外资本在遵守中国法律和监管的条件下,还需要通过适当的审批制度,以及QFII制度及其他管道来投资中国,属于有限度的开放,管道式的开放。
他笑称,“我以前很乐观年我写了一本书《未来十年中国的资本市场》,书里面写到年中国资本市场应该说全面开放了,但是现在离我过去说的年已经过去2年,实际上还没有完成。”
原因何在?吴晓求认为,有两个重点问题需要解决,即如何评估金融开放,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开放对中国金融带来的风险;人民币的可自由交易程度。
我们通过年12月份的开放,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的红利。我认为红利对中国金融和资本市场同样存在。但是我们还有一个评估,金融的开放,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开放将对中国金融市场带来多大的风险?这个评估和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及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有关系。所以,我们总会觉得开放的风险巨大,所以我们非常谨慎。我们在不断地摸索。
“第二点是人民币的可自由交易,作为资本市场开放很重要的硬条件,还没有达到。”吴晓求称,如果人民币不能完全实现可自由交易的改革,这个市场不能完全地开放,只能采取管道式的改革,所以如果等到有一天人民币可以实现完全可自由交易,慢慢地在全球的清算市场、货物贸易市场的清算比重提高,人民币作为重要的清算货币,同时也是重要的储备式货币,那个时候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条件就已经具备了。
吴晓求认为,现在复杂的国际环境,特别是复杂的地缘政治以及敏感地区对全球所带来的重大影响,对金融体系的开放和人民币的国际化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和新的复杂性。“我个人希望到十四五结束的时候,人民币可以完成完全可自由交易的改革。”
资本市场需要信心和预期
对话当天的4月21日,A股三大指数收盘集体收跌,沪指跌2.26%失守点。当被问及近期市场表现时,吴晓求表示,市场持续的下跌反映出人们信心的不足。
他总结背后的原因为,第一,最短期的因素是对疫情的理解,“特别是一些发达地区,比如上海,大量的公募基金所在地,在特殊时期受到了一些影响,关于如何去控制好风险,市场有一些担忧。”
“但我相信疫情是能过去的,无论用什么方法,这个疫情我们是能够战胜的,可能病毒是存在的,但是疫情这个大面积的流行我们是要遏制的。”吴晓求强调,针对疫情无需恐慌,只要实体经济有竞争力,科技型企业能够发展起来,推动经济市场化的改革,做出相应的政策安排,“我认为市场还是有希望的”。
吴晓求总结,目前的下跌也需要监管层有所反思,让参与者的信心恢复起来。“经济活动中,特别是在金融活动中,信心和预期是最重要的,人们只要有信心和预期,一切就好办了,信心与预期来自制度和法治,制度就是市场经济制度,我们朝着市场经济制度的方向去改革,夯实法治基础,让所有人都有信心,我们就不怕。对于市场价格的波动来说,这是正常的。”
此外对于全球部分地区加息带来的影响,吴晓求指出,这些动作对于中国经济会带来一定影响,但不重要。
“中国的内生性很强,经济增长现在是万亿的GDP,内生性资本起到了决定性的力量”,他补充,“这并不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视外部资本,我们仍然要给外部资本创造良好的条件,要让这些内生性资本,包括外部资本有稳定的预期。政策只要保持正常、规范的连续性,中国经济就会很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