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造了座中国顶级博物馆,烧了40亿耗时

过去五年,国内平均每两天就落成一座新博物馆。疫情将近两年,却无法阻止人们对文化艺术的向往与热情。

香港在世间洪流中前进,同样未曾忽视艺术的力量。这座城市传承着无限贴近人们的生活文化,也缔造着更高一层的艺术殿堂。

耗资40亿,历时10年建造,香港的最新文化地标——M+博物馆,终于在11月面向公众开放。

免收入场费用,对每个渴望探索新知的人来说几乎都是0门槛。

这座“包罗万象”的世界级博物馆到底有多厉害?

M+是世界最大的当代艺术博物馆之一,占地6.5万平方米,相当于10个足球场那么大,看上去非常显排面;超过了纽约的MoMA,是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的两倍。

设计师可是享誉全球的建筑事务所HerzogdeMeuron,北京的“鸟巢”也出自它手。

馆内藏品汇集了二十及二十一世纪以来的视觉、设计、建筑艺术和流动影像。

从古老的《易经》,到经典港片和粤语歌,再到日韩和东南亚的艺术品,M+不仅聚焦本土文化,更放眼亚洲乃至全球,足见其雄心。

开幕前,超过7万人预订门票,开馆当日,参观人次超过1.6万,甚至有员工“喜极而泣”!首两周的预约人数突破了16万,反响极为热烈。

疫情结束后,M+一定会成为香港旅游必去的全新打卡地。这不,小发紧跟形势,为你梳理出这篇超详细的参观攻略。

M+博物馆有多厉害?

M+博物馆位于九龙半岛南端,俯瞰维多利亚港美景。

它的结构设计得很简单,水平的底座上矗立着一座纵向大楼,看起来就像一个倒写的T,只有一纵一横。

乍一看好像貌不惊人,却以别出心裁的陶瓦材料外饰,赋予建筑更丰富的层次感,也致敬了中国传统文化。

博物馆共有18层,地下与四通八达的港铁相连。

底座平台内是1.7万米的展览空间,也是游客主要的参观区域,包括33个展厅、3个戏院以及饱览维港景色的天台花园。

纵向大楼则设有博物馆研究中心、办公室、餐厅和为会员及赞助人提供的M+会馆。

大楼正面的临海幕墙,高66米、宽米,日落后会被LED灯照亮,展示各类艺术作品,隔着维多利亚港都能看到。

五光十色的霓虹倒映在海水里,一抹抹地在水中流动。浓烈、多彩,这是独属于香港的气质。

这次为了体现M+的本土特色,设计师特别参考了中国传统屋顶的设计,以陶瓦嵌板覆盖于大楼的不同部分。

陶瓦可以作为建筑的保护层,抵御高温、湿度、风力侵蚀的影响,耐用且美观。

最神奇的是,它们还会根据天气和时间不断变化颜色,形成深浅不一、无限延伸墨绿色波浪。

远远望去,就像一片竹林,让人联想到曾经竹棚处处的老香港,为这座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注入了东方的味道。

“地下大堂”是博物馆的中心地带,清水混凝土的设计和外露的承重结构,让这里充满了工业特色。

阳光透过上方的天井进入室内,缓解了混凝土空间的昏暗压抑。

由于M+所在地的下方是机场快线和隧道,如何遮盖住隧道建立一个展区,曾经让一众建筑师一筹莫展。

最终还是HerzogdeMeuron别具匠心,直接沿着隧道的轮廓挖掘出正方形“潜空间”。

下方由斜向隧道贯穿,打造了一个跨越三层楼的开放区域。

地下大堂的柱子上展出的是台湾水墨艺术家董阳孜的五件书法作品,她从《易经》选句“天行健”“乐天知命”等,点出天、地、人互动的哲理。

见多了被裱在玻璃罩里、挂在墙上的艺术品,就更能体会M+细节处的巧思。在这里,传统文化总能与当代建筑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看到这,你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想去打卡了,但M+的精彩之处远不止此!

世界级展品全在这儿!

M+博物馆当得起“世界级”,厉害之处还在于它的顶级展品,我们挨个来看!

M+的开幕展由六个专题展览组成,展示博物馆从年开始搜罗的世界各地艺术品。

其中的M+希克藏品,更是世界上最丰富的中国当代艺术藏品,估计价值在人民币10亿元以上!

走进地下大厅展堂,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开馆首展之一《香港:此地彼方》。

这是M+最能体现香港文化的展览之一。

多件作品,透过一段段个人及群体的历史,展现了香港从开埠初期的小渔村,到如今的国际大都市,在时代剧变下的文化更迭。

展厅中最显眼的作品,莫过于曾灶财在九龙地图上的随意挥毫的涂鸦。

这位香港街头涂鸦艺术家,笔迹遍布九龙各区,让很多香港市民印象深刻。

尽管被人质疑是否称得上“艺术”,但它确实已经成为了香港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M+选择曾灶财的作品打头阵,足以见得它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美术馆。

再向里走,会看到一系列聚焦香港住房拥挤的作品。

比如摄影师MichaelWolf镜头下香港最早落成的公屋彩虹邨,密密麻麻的公寓,让人顿感压抑。

在展览尾声,还有一组数码影像作品,带我们回味《》《岁月神偷》等经典港片,重温黄金时代的香港。

离开地下大堂,来到东展厅,“物件·空间·互动”展览展出了时代影响下的多件家具、建筑、平面艺术等设计作品。

香港设计师陈幼坚于年设计的梅艳芳《飞跃舞台》唱片封套,丰富的颜色和夸张的图案,正是当年风靡一时的前卫视觉艺术风格。

除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71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