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海慕课面向沪社区居民非遗传承免费教

“定海慕课”面向社区居民

非遗传承“码头号子”免费教学,全方位展示历史文化

本报讯(记者黄尖尖)昨天,一部全新上线的、以国家级非遗码头号子为主题的“慕课”在杨浦区居民中热传,专业的音乐知识与定海百年工业历史融合,让居民利用碎片化时间获取新知识。这是杨浦定海学习节今年新推出的系列活动之一。作为上海社区文化品牌,定海学习节从年底启动并将持续一年,以微讲堂、手绘地图、人文书籍、微纪录片等形式讲述社区历史,让居民对自己生活的社区建立归属感和身份认同。

“慕课”源于英文缩写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即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年由多所美国顶尖大学设立。年,“慕课”大规模进入亚洲,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相继设立这样的网络课程。“慕课”像真正的大学一样,有一套学习和管理系统,但所有课程全部免费,为更多人提供系统学习的机会。

“定海慕课”设国家级非遗码头号子、区级非遗麦秆画、火力发电厂科普、东区污水处理厂科普、定海的“百年厂牌”、纺织工业科普、印染工业科普等课程,全方位展示定海的历史文化。码头号子是流传于上海港码头的一种民歌,在码头林立的黄浦江畔被劳动者传唱。年上海正式开港,而定海因为水利交通便利,在19世纪末聚集了大量工厂,如杨树浦发电厂、杨树浦煤气厂、亚细亚油罐厂、裕丰纱厂等。每个厂区都设有码头,码头号子伴随着码头的兴旺而生。“慕课”由非遗传承人贾志虎主讲,介绍码头号子这种特殊音乐形式。

今年学习节的一大亮点,是围绕“让新定海人遇见老定海人”这个全新主题展开。“目前定海旧改已基本结束,未来会进来一批新定海人在此工作和生活,他们对社区的感情和老定海人不一样。”定海路街道宣文办工作人员杨建说。如何建立新老居民的身份认同?学习节以旧改为分界线,旧改前的内容围绕定海的工业历史、百年厂牌和非遗文化展开,旧改后的内容涵盖在线新经济文化、新就业群体故事等。“寻迹定海”是学习节的一个重要板块,目前已有《百年定海手绘地图》《寻迹定海》人文图书、讲述旧改的《弄堂烟火情》,以及讲述8个定海人物故事的微纪录片等文化产物。

(来源:解放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488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