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金融危机回顾分析投资驱动型经济体之殇
(报告出品方/作者:财信证券,陈敏)
1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时代背景
1.1产业转移浪潮
第一次产业转移。19世纪以来,全球共发生四次产业转移浪潮,产业转移浪潮的根源来自于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以蒸汽机的使用为标志,也率先完成于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代替手工业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经济霸主。但内部空间小、市场受限和劳动力不足,使英国不得不实行产业转移。产业转移时间发生在十九世纪下半叶,转移目的地为美国和欧洲,其中美国国土面积广袤、自然资源丰富,以及与英国的历史渊源颇深,吸引了大量英国企业投资,成为第一次产业转移最大的收益者。
第二次产业转移浪潮发生在20世纪50-60年代。二战后美国引领了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在此背景下,美国对其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将钢铁、纺织等资源消耗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德国、日本转移,形成第二次产业转移浪潮。德、日通过产业和资本的承接,战后重建和工业化进程加快,成为新的“世界工厂”和经济强国。
第三次产业转移浪潮发生在20世纪70-80年代。日本和德国经济受益于第二次产业转移浪潮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也开始不断升级调整,逐步把一些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消耗型产业向亚洲“四小龙”——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和韩国,以及东南亚其它地区和拉美部分地区转移。其中日本受到石油危机和本币升值的影响,产业转移的诉求和意愿更为强烈。年广场协议之后,日本产业转移不再局限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消耗型产业,也包括汽车、电子等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第三次产业转移造就了“亚洲四小龙”的崛起,东南亚其它国家经济也快速发展。亚洲地区形成了以日本为雁首,“亚洲四小龙”为雁身,东南亚其它国家为雁尾的“雁行模式”,其中资金雄厚、工业发达的日本为主要的产业和资本输出国,具有一定技术基础的“亚洲四小龙”主要转为资本密集型产业,起步于农业的东南亚经济体,主要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
第四次产业转移浪潮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10年代。第四次产业转移除了延续第三次产业转移的脉络外,产业链分工的态势愈发明显。日本和“亚洲四小龙”是这次产业转移的转出国,东南亚和中国内地是承接地和受益国,但是东南亚在97年-99年爆发了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内地成为第四次产业转移的最大受益国。·东南亚国家享受了第三次、第四次产业转移红利,经济快速发展,从年-年10年间,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的GDP平均增速分别为9.28%、6.90%、9.06%、3.73%,四国并称为“亚洲四小虎”,其中泰国为这一时期经济发展优等生中的佼佼者,讽刺的是亚洲金融危机也率先爆发于泰国。
1.2日本从繁荣走向泡沫破灭
分析亚洲金融危机多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2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