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经济正被推向险境

《中国经济周刊》特约撰稿人关浣非

视觉中国

香港正面临回归以来最严峻的局面,当前最急迫和压倒一切的任务,就是止暴制乱,恢复秩序,共同守护我们的家园,阻止香港滑向沉沦的深渊。这是中央对香港问题的明确表态。暴乱之下,如GDP在第三季度继续环比下滑,则香港经济陷入技术性衰退。6月,香港出口降至亿港元,较上年下降9%,为年以来最糟糕的表现,同时香港进口也下降了7.5%。6月,香港零售业总销货价值急挫6.7%。6月,香港住宅销量呈断崖式暴跌,当月销量下跌超过43%,为4个月以来新低。食肆(即餐饮业)总收益创10年来最差,更自年以来首次再出现价量齐跌。7月,港股跌幅达2.68%,8月则跌势不改……香港特首林郑月娥表示,一连串极端暴力事件,正将香港推向十分危险的境地。呼吁大家冷静地想一想,是否要以摧毁香港的稳定繁荣,押上香港多万人的民生作代价?香港工商界发表联合声明,呼吁社会各界能摒除成见,在这个艰难时期能够团结一致,为香港的真正福祉着想,停止一切违法暴力行为,让社会尽快恢复正常运作,携手聚焦经济民生发展。香港地产建设商会也发声明,强烈谴责日益升级的暴力行为,期盼社会重回安宁和法治。事实上,香港经济的积弊早已出现,而暴乱则加剧了香港经济滑向衰退的速度。今年以来,香港经济第一、第二季度GDP增速仅为0.6%,为过去10年最低。而毗邻的深圳、广州不仅在GDP总量上已经超越和正在赶超,今年上半年还分别以7.4%、7.1%的增长速度将其远抛在后。同为一国两制的澳门特区,一直被香港看不上眼,但其人均GDP已经从回归前的1.55万美元增长到高达人均8.26万美元,位列世界第二。无论是香港内部的有识之士,还是香港外部关心香港发展的各界人士,都在思考:哪些问题在制约着香港经济的发展?如何改变香港产业升级乏力、经济增长缓慢的局面?香港能否凤凰涅槃、实现突破性发展?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香港长期可依托的最大优势仍是国家优势。回首过去,从亚洲金融风暴、美国“9·11”、非典到美国次贷危机的打击,若不是内地相机施以援手,香港在经济泥淖里的日子无疑将会更长。而不管香港某些人承不承认,若没有内地强大经济腹地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开放,香港便不会有80年代后的多元经济发展。展望未来,只要香港能充分把握住内地的经济发展脉动,主动考虑在中国更大范围的开放中自身能扮演的角色及需要形成的服务功能,充分发挥与发达经济体高度融合的制度优势和市场优势,加之中央政府的高度呵护,香港仍有机会创造新的辉煌。

香港本地生产总值(GDP)今年第一季度录得0.6%的增速,第二季度仍为0.6%,为过去10年低位。表面上看,第二季度的数据和第一季度一致,但如果按照季节性调整计算,第二季度GDP环比下降了0.3%,这意味着香港经济增长已失去了动力。

一般而言,一个地区的GDP增速如果连续两个季度环比为负值,意味着经济运行出现“技术性衰退”。如第三季度香港再出现按季负增长,则香港经济陷入技术性衰退。

多家券商投行下调今年香港全年GDP增长预测。花旗银行由原先估计增长2.1%,下调至1.5%,而最为悲观的预测是全年零增长。

同一时期,相邻的深圳、广州等地的GDP都有可观的增长。深圳上半年增长7.4%,广州增长7.1%。新加坡今年一季度的GDP增幅为1.2%,GDP总量仍超过香港一亿美元。

香港经济或陷入技术性衰退

香港经济说到底是一种高度外向型经济,对外部环境变化具有较高的依赖性。

被推向危险境地的香港经济

因中美贸易摩擦波及全球,内外部投资意愿降低,今年一季度香港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与上年同期比较,实际降低了7.0%,与去年第四季相比则下降了5.8%。一季度货物出口总额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2%;进口商品总额与上年同期相比也下降了4.6%。截至今年6月,香港出口连续第8个月下降,且降幅超过预期,创年来最大跌幅。从具体进出口数据来看,6月,香港出口降至亿港元,较上年下降9%,为年以来最糟糕的表现,同时香港进口也下降了7.5%,至亿港元,因此,6月香港贸易逆差亿港元。

此外,次季食肆总收益经季节性调整后,按季跌4.6%,是10年来最差的情况,而且更是自年以来首次再出现价量齐跌。

香港的住宅销量也呈断崖式暴跌。根据香港土地注册处的资料,香港住宅在6月的月销量下跌超过43%至套,为4个月以来新低。数据显示,香港6月一手住宅销售下跌至仅套,7月香港楼市继续下探,送交土地注册处注册的所有种类楼宇买卖合约共份,同比下跌24.6%。调整不仅出现在住宅方面,写字楼和零售物业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如第三季再出现按季负增长,则香港于技术上陷入经济衰退。

始于6月份的反修订《逃犯条例》示威游行不断升级并演变成暴动,无疑加剧了香港经济滑向衰退。

持续暴动带来最直接的影响起码有三:

一是社会秩序紊乱。如8月5日,香港机场取消航班逾个,香港地铁瘫痪,多处交通受阻。二是经济民生受挫。如6月香港零售业总销货价值从5月按年跌1.4%,到6月扩大至急挫6.7%;8月6日公布的具有领先指标意义的7月份日经采购经理指数显示,香港不单连续16个月处于50以下的衰退区域,更由6月份的47.9急跌为43.8;麦格理发表研究报告指出,香港6月零售销售货值按年跌6.7%,远逊市场预期,跌幅亦较5月大幅扩大,预计7、8月零售销售跌幅加剧。香港更有研究机构预测,不论是按年计还是按季计,因外部及内部不确定增多,香港第三、四季度都将会出现负增长。三是股票市场下跌。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持续及香港暴乱的蔓延,港股逐渐下行,7月份跌幅达2.68%,8月份则跌势不改,前4个交易日港股急跌超0点,8月5日恒生指数一天跌点,跌幅达2.85%。花旗银行发研报指出,受近期香港部分活动影响,将香港零售股盈利预测下调介乎6%至27%,以反映同店销售展望转弱。

8月5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举行发布会表示,一连串极端暴力事件,正将香港推向十分危险的境地。呼吁大家冷静地想一想,是否要以摧毁香港的稳定繁荣,押上香港多万人的民生作代价?这种玉石俱焚的做法,只会将香港推上不归路。

由此,亦可看出近期的一系列暴力事件对香港经济所带来的沉重打击。

被新加坡、深圳、广州相继赶超

过去十几年的香港经济一直在低速增长区间徘徊,不仅与全球经济增长不同步,与相邻的经济体相比也明显表现增长乏力。继年深圳GDP超越香港后,年广州GDP也将要超越香港,香港GDP总量在全中国城市中现在只能排在第五位。而一直被香港看不上眼的澳门,年时GDP总值万美元,人均1.55万美元;到年澳门GDP增长到约.4亿美金,人均高达8.26万美元(全世界排第二,仅次于卢森堡)。

再往回看,年回归时,香港亿美元GDP占内地的18.6%,而年香港的GDP为亿美元,仅占内地的2.66%。年,香港处理了中国一半的对外贸易,而如今,香港贸易额仅占中国的八分之一。

相比之下,过往多年一直与香港较劲的新加坡,亦通过积极发展金融业、互联网科技应用、造船业及炼油业等,使GDP规模大踏步地追上了香港。20年前,新加坡的GDP大约是香港的1/2,如今,多万人口的新加坡,GDP总量已经超过了多万人口的香港,人均GDP更是比香港多得多,国内家庭收入中位数是香港的两倍。按照新加坡总人口万来计算,年人均GDP突破了6万美元,达到6.4万美元。而同期美国人均GDP为6.2万美元,日本人均GDP为3.93万美元,韩国人均GDP在年突破3万美元,新加坡人均GDP更是达到了韩国的两倍。

香港经济的积弊

视觉中国

一段时间以来,无论是香港内部的有识之士,还是香港外部关心香港发展的各界人士,都在思考着同样的问题,就是哪些问题在制约着香港经济的发展?如何改变香港产业升级乏力、经济增长缓慢的局面?香港能否凤凰涅槃、实现突破性发展?

要回答好这些问题,首先就要搞清香港经济本身存在什么问题,是什么因素影响香港经济的转型及拖慢香港经济的增长。

产业结构偏狭,房地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包袱

综合起来看,香港经济多年以来一直存在着产业结构偏狭、对外依存度高、传统支柱产业优势渐失、经济内生力减弱、经济结构高度轻型化及离心化、聚集不经济、发展无长远规划的问题。香港经济结构虽不时转换,但始终是围绕对外贸易、金融、航运、房地产展开的,制造业则逐渐式微。

在香港的所有产业中,被诟病最多的是房地产业,香港甚至被称为是一座“被地产耽误的城市”。

作为香港经济的重要产业,有研究数据称,香港狭义房地产业的GDP占比高达10%。如再加上为房地产业服务的建造业、楼宇业权等服务业,则广义上的房地产业GDP占比高达20%。

在香港房地产业的繁荣之下,香港楼价之高冠绝全球。国际物业顾问世邦魏理仕(CBRE)今年4月比较全球35个城市私人住宅市场的数据后发表报告称,香港平均楼价达万美元,位居全球榜首,新加坡排第二、上海排第三。报告显示,香港楼价每平方英尺售价约美元,年平均楼价按年升5.5%。尽管香港年落成个私人住宅项目,但考虑到香港万的人口规模及有限的宜居用地,这个落成数字还远远供不应求。

另一方面,则催生了大批超级富豪。年1月,彭博亿万富豪指数公布了全球富豪榜,超过一半上榜的香港富豪全来自地产,这12个地产大亨身家高达亿美元(约亿港币),冠绝全球。这也导致香港经济出现了数百万打工仔勤劳半生只为从数量极少的地产商手中换得一间微小的栖身之所的畸形现象。

除房地产之外,近些年一直是以下4个主要行业主导着香港的经济发展,为香港创造了约万个就业岗位,是香港经济动力核心所在。

这四大产业至年占GDP的比重如下:(1)金融服务逐年分别为16.5%、16.7%、17.6%、17.7%、18.9%;(2)旅游逐年分别为5.0%、5.1%、5.0%、4.6%、4.5%;(3)贸易及物流则逐年分别为23.9%、23.4%、22.3%、21.6%、21.5%;(4)专业服务及其他工商业支援服务则逐年为12.4%、12.4%、12.3%、12.5%、12.2%。4个主要行业之和在这5年里占GDP比重分别为57.8%、57.5%、57.2%、56.6%、57.1%。

其中贸易与物流是第一大产业,现占21.5%,吸收了香港约25%的就业人口,贸易有六成多是内陆采购货物再经香港转往第三地,而物流也主要依赖内地,内地输港总额物流排在第一位——所以中美贸易摩擦升级,香港首当其冲受损。金融业是第二大产业,以银行业为主,只占全港就业总人数的5.5%,但创造了约18.9%的GDP,也属在GDP中占比有所提升的行业。专业服务及工商业支援服务是第三大产业,占GDP的12.2%,属仍可维持增长的行业,主要为内地企业走出去和海外企业拓展内地市场提供服务。旅游业是第四大产业,占GDP的4.5%,每年创造的新职位数目最多,但旅游是低端技术行业,收入相对其他行业偏低,目前正承受接待旅客能力有限以及过度依赖内地旅客的困扰。

但从趋势上看,这四大支柱产业已呈现了在GDP中占比有所下降的态势。而年香港GDP总值.48亿美元,制造业增加值占比仅为1.1%。必须承认,香港以往的经济增长是靠要素的大规模集聚来实现的,在高度市场化条件作用下一方面确实赢得了要素集聚的高效率,同时也使香港经济增长出现了愈发严重的集聚不经济现象,即以房屋开支为主要成分的营商成本节节攀升,由此也使经济转型、经济增长面临着愈发沉重的成本和包袱。

需要形成经济发展长远规划

香港年回归以来,无一届特首完成两任,因此也很难形成长远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更何况香港自开埠以来一直奉行的是自由港、积极不干预政策。而特首的政策能否得到贯彻实施又要讲天时地利人和配合,如首任特首董建华提出的每年私人楼宇单位、居者有其屋单位和夹心阶层住房计划单位供应不少于8.5万个计划,若能一直实施下去,香港今天市民用于住房的开支无疑将会明显减少,香港的营商成本也会受到抑制,但因为金融风暴影响和特定利益集团的反对,这项富有远见的计划最后只能无疾而终。同时香港素来是一个崇尚赚快钱的社会,轻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加之整体社会利益格局的相对固化,更使香港经济无从转型,难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力。

鉴于当前香港发生的冲突和不和谐的社会气氛,香港当前最重要的是要缓解冲突、修复社会信心及最大程度地凝聚民意。因为一个失序的香港绝对换不来香港经济的稳定增长。

自年回归中国以来,香港一直不乏民主、自由的声音,但却鲜有人在形成社会最大公约数上发声做出呼吁,社会也一直未在这一问题上达成共识。在香港不时发生这样那样冲突的今天,香港亟须形成能被绝大多数人接受和认可的社会活动准则和约章,这其中起码应包括以下一些内容:维护法治、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追求和谐。政府要通过与媒体、教育部门、商界的配合,将这些理念逐步灌输于社会,讲究求同存异、求同化异,并能在发展经济、消减社会矛盾中发挥引领和推动作用。在实现未来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来自香港商界、专业服务界、教育界的响应和配合尤为重要。

针对当下香港的暴乱,香港工商界已发联合声明,呼吁社会各界能摒除成见,在这个艰难时期能够团结一致,为香港的真正福祉着想,停止一切违法暴力行为,让社会尽快恢复正常运作,携手聚焦经济民生发展。

香港地产建设商会发声明强烈谴责日益升级的暴力行为,期盼社会重回安宁和法治。包括华懋置业、长江实业集团、恒隆地产、恒基兆业、香港置地物业、合和实业、和记地产、新鸿基地产、太古地产等17家商会会员在声明后联署。

香港可依托的最大优势唯有国家

视觉中国

解决经济增长问题其实质就是要回答如何培育优势、发挥优势和如何克服影响经济增长的短板问题。为此,香港政府要联合商界、学界和其他智库,系统研究为实现经济的理想增长究竟香港需要增添哪些动力?在鼓励社会创新上、在促进自身产业与外部资源融合上究竟应建立什么样的公共资源投放机制为妥?香港如何在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中获得服务机会?在内地全方位推进不同区域实现更高层次发展中,香港如何实现与其自身优势产业的战略契合?在提升制度和市场全球竞争力上应做哪些改革和完善?在当代科技创新的浪潮中如何能在一定的技术领域里争得一席之地?这些内容应成为每一届政府都必须认真做出考虑和回答的施政内容。

新增长点和转型的双重挑战

为使香港经济增长能有一个长足的改善,重中之重应是积极培育和构建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及内生力的机制,通过持续弥补在制度资本、市场功能、专业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不足来提高自身对全球资源的吸引力和利用能力,致力强化自身的极化效能和幅射能力,以使香港经济能持续迸发出生生不息的活力。香港的未来数年,一方面会面临催生新的行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挑战,一方面还面临如何使传统产业升级、提升和丰富这些产业服务内涵的挑战。

例如,未来的香港金融业始终会面临如何满足内地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巨大需求的挑战,如何成为内地在境外的主要资产管理服务中心,如何成为内地政府和企业在境外发债融资的重镇,如何成为配合国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最重要境外枢纽,在这一过程中如何鼓励具有产品和市场优势的外资金融机构与具有客户和渠道优势的中资机构组成合作联盟,以此来为内地客户提供更高层次、更全面的金融服务。

即使是旅游业,也存在着如何满足中高端游客需求的行业挑战。现在香港的大部分旅行社还只是把服务限定在参加一下屈指可数的旅游景点和购物上,香港的旅游业更应考虑通过举办世界文化嘉年华、世界艺术节、世界美食节等以及一些高端大型主题演出,吸引更多的中外游客汇集香港。

香港在过往多年曾有亚洲四小龙、东方之珠的美誉。作为中国第一个、也是最大的特别行政区,在未来不容回避地要考虑如何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不被更多的内地城市赶超的问题。去年深圳的GDP总量已超越香港,今年广州也会很快赶上,香港经济增长速度若不能有所提升,香港在GDP规模上被更多的内地城市如重庆、杭州、苏州等赶超也不会是什么天方夜谭的事。

香港回归祖国后,先后遭遇过亚洲金融风暴、美国“9·11”、非典、美国次贷危机的打击,若不是内地相机施以援手,香港在经济泥淖里的日子无疑将会更长。不管香港人承不承认,若没有内地强大经济腹地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开放,香港是不会有80年代后的多元经济发展的。这就是香港社会可长期依托的国家优势,只要香港能充分把握住内地的经济发展脉动,主动考虑在中国更大范围的开放中自身能扮演的角色及需要形成的服务功能,充分发挥与发达经济体高度融合的制度优势和市场优势,加之中央政府的高度呵护,香港仍有机会创造新的辉煌。

两大机遇不容错过

在中国未来30年的发展中,有两大机遇香港不容错过。一是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二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系统推进。

有人预计,到年,粤港澳大湾区的GDP将从年的1.64万亿美元增长到4.6万亿美元,届时将远超东京湾区的3.2万亿美元、纽约湾区的2.2万亿美元、旧金山湾区的1.2万亿美元。粤港澳大湾区有望成为世界级经济区和经济增长引擎。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给香港专业服务界、金融投资界、商界所带来的机会也将是无法想象的,但问题的关键是香港愿不愿意抓住这些机会、能不能抓住这些机会、是否具备能参与其中有所作为的能力。否则,任由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经济随波逐流发展,不仅会使香港经济不断波动,同时更会使香港经济难拾升轨,在全球经济竞争中逐渐趋于边缘化,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难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不应否认,香港周边的一些经济体通过对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得到了快速提升,对香港早已形成了迎头赶超之势,而香港则因为对相关投资难以实现规模效应的犹豫而使香港与先进的经济体相比显得相形见绌。

这方面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无疑会对提升香港的国际竞争力带来阻碍。如深圳作为首批5G试点城市之一,也是全国乃至全球第一个5G独立规模组网城市。从通讯基站到消费终端,从应用场景到产业链上下游,深圳都已经准备好了迎接5G时代的到来。根据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今年6月的数据显示,深圳已经完成0个5G基站建设,其中,中国联通已在前海建成个5G基站,实现前海5G网络全覆盖。今年将计划建设8个5G基站,到年规划5G站址总量将达4.5万个。所以,对标并跟上国际上先进经济体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应成为香港提升国际竞争力始终不能放弃的方向。

而在香港内部,系统规划香港的经济地理布局,拓展新的社会经济发展空间,也应成为各届政府施政必须有所考虑的内容。今年3月,香港政府宣布,将斥资亿港元打造“明日大屿”人工岛,预料这将是香港史上最贵的基础建设。港府推出的“明日大屿愿景”显示,计划填海1公顷,拟提供26万至40万个住屋单位,供70万至万人口居住。这样的规划,既可对经济增长直接产生拉动效应,又可进一步拓宽香港未来的经济增长空间,是从政府到社会各界都应积极促成之事。

说一千道一万,无论是香港未来转型也好,还是培育新经济增长点也好,关键要解决好由谁来扮演协调人、牵头人的问题,解决好靠什么制度和机制来保障社会始终保持蓬勃向上的动力。这在一个已进入到靠财富推动经济增长阶段的社会绝不是一个轻易就可回答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回答清楚了,香港经济增长就不会有多少困惑之处,香港经济就完全可以重拾升轨,反之,香港经济就可能出现波折、反复走上弯路。

希望香港能尽快浴火重生、凤凰涅槃!

编辑

郭芳

编审

张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282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