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公斤1807元,廉价航空为何行李不
▲资料图:旅客排队办理值机手续。新京报记者陶冉摄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近日,亚洲航空被曝行李超重5公斤收元托运费。随后亚航发布声明,确认航站员工对在柜台托运20公斤行李的收费以及开具的票据符合公司收费规定,而乘客的行程单并没有如其所述包含15公斤托运行李额度。
该事件迅速在网络平台发酵,网友观点基本分成两派,一种观点认为,超重收费可以理解,但多元的超重收费过高;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高价托运费就是廉价航司的盈利模式,明码标价没问题。
事实上,航空公司只要明码标价,就真的就没问题吗?那么,首先需要厘清的是,为什么行李收费那么贵。
国际航班行李收费并无统一标准
亚洲航空方面解释称,该公司为低成本航空公司,机位、餐食、托运行李等分开销售,乘客按需购买。据了解,该乘客事先并未购买托运行李额度,仅购买了机票,而机票仅含有一定重量的手提行李免费额度,没有包含15公斤托运行李额度。
所以,不是超重5公斤,而是整个20公斤的行李要另外收费。工作人员开具的票据也是符合公司收费规定的。亚航的这个声明,看起来没有太大的问题。
通常全服务航空公司,如国内四大航、国泰、汉莎、阿联酋航空等航司,都会对不同舱位的旅客提供一定额度的免费托运行李服务,一般都是手提行李5kg、托运行李20kg起步,舱位越高,所获得的免费行李额度越大。
但廉价航空公司就完全不同了,行李、餐食都要乘客另外购买。以亚航为例,亚航只允许乘客免费带总重量7kg的两件手提行李上飞机,如有多出来的行李,则需要付费。对于廉价航空的行李收费,国内航班有统一的标准,但国际航班则按各航空公司规定办理,收费并无统一标准。
而且,这个价格并非一成不变。在网上订票的时候购买托运行李额度,价格是最低的,一般20kg行李收费在元。订完票才追加购买托运行李额度,20kg收费会涨到元了。到机场柜台办理登机手续时,再临时购买行李额度就更贵。通常按照前15kg收取元,此后每超重一公斤收取元计价。该旅客的元就是这么算出来的。
这个价格变动机制,也是合理的,就像机票越到后面越贵。
所以,从这个航空行业的惯例来说,亚航这个收费并没有多大问题。这也是很多乘坐廉价航空的乘客的常识。因此,才会有很多人说,只要是明码标价就没问题。
▲资料图:乘客在航站楼。新京报记者陶冉摄
明码标价中的“明”有程度差异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明码标价也有“陷阱”。
之前“雪糕刺客”引发了舆论的热议。随手拿一个雪糕,消费者以为三五元,结果到了收银台,收银员说三五十元,放回去损面子,就只好忍痛买下。消费者就像被冷不丁刺了一下,这就是所谓的“雪糕刺客”。
厂家深谙此道,“雪糕刺客”现象也就蔚然成风了。后来,市场监督部门要求明码标价,很多店铺就把价格标签贴在冰柜上。但标签很小,消费者很难拿着雪糕去对标签,因为被其他人看到也会损面子,所以某种程度上“雪糕刺客”依然存在。而哈根达斯也贵,却不被称为“雪糕刺客”,那是因为它是分柜摆放的。
其问题在于,虽然是明码标价,但“明”的程度不同。
所谓明,就是信息透明程度。但信息的传递,是有成本的,因此有不同程度的区分。商家、店家合谋加大信息传递的成本,加大消费者获取信息的难度,“明”的程度就打折了。在“雪糕刺客”的例子中,难度在于面子,实质是消费者的需求刚性上去了——不愿意丢面子放回去。
那么,把这两个机制串起来就是,先降低明码标价的程度,当消费者价格刚性上去了,就不得不接受这个价格——明码标价也就不那么“明”了。
笔者提出的办法是,可以要求雪糕企业在雪糕包装印上建议零售价,消费者只需拿起雪糕,就能看到价格。没有寻找标签的动作,放下的原因就可以有很多解释,不喜欢口味,对某种成分过敏,也就不会折损面子。“雪糕刺客”自然就不能“刺”人了。
其实,利用这两个机制,在很多商业场景中都存在。比如,进了饭店,翻开菜谱,发现菜很贵,或者有餐位费,也不好意思走了。虽然是明码标价,但消费者心里也不痛快。
当然,话说回来,餐馆往往有装潢作为一个信息机制,传递了餐馆的价位信息。而且,市场就是这样,消费者自己也要付出搜寻信息的义务。这个义务里面就包含面子,舍不得面子,那就多付钱,也算合理。
航空行李收费上,也是这种机制。如果明码标价只是出现在办理行李的柜台,到了机场,消费者很难处理超重的行李,价格再贵也没办法。本质上,此时消费者的需求变为刚性的了,因此就丧失了价格谈判的能力——消费者无法不托运。
虽然是明码标价,符合程序正义,但其实质正义是受损的。
所以,航空公司对于行李的明码标价,应该是出现在购买机票的平台上,出现在机票的确认短信中,这样才能达到实质上的明码标价。
撰稿/刘远举(财经专栏作家)
编辑/徐秋颖
校对/陈荻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5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