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公共课近代史纲要之改革开放后的中国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肯定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最大原则是实事求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年,《人民日报》、《红旗》、《解放军报》发表社论《学好文件抓好纲》,提出“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党的十一大会议中着重总结了“四人帮”的斗争,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
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题为《团结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邓小平认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发展问题”。
“亚洲四小龙”有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
年5月10日,《理论动态》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随后绝大多数报纸也陆续转载,从而在全国引起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2.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3.革命导师是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的榜样4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际的检验
年12月13日在中央工作会议的闭幕式上,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
以下属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的是A、将全党全国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B、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C、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D、提出了健全法制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确定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提出必须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的完成主要表现在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发表B、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C、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D、清理调整社会关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历史任务的完成。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是我国新时期最显著、最鲜明的特点。
“改革对于社会主义体制来说是革命”,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生产力方面发生的技术上的重大改革,由此引起的制度、组织上的重大改革B、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C、改革具有广泛性和深刻性、艰巨性和复杂性D、科学地表述了革命在社会主义和平发展时期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以安徽四川等地率先开启的农村改革大潮席卷全国。
改革初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A“政社合一”人民公社体制亟待改革
B、当时有两亿多农民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
农村改革的突破口是建立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党的七大通过了设立海南省和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
年,深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年增长约32倍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四项基本原则是全党团结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的共同政治基础。
邓小平指出,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A必须坚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C、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D、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在于坚持党的领导。√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从五四运动到现在的切身体验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历史结论。√
发展问题是当代世界经济最核心的问题和集中体现。
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成为时代的潮流。√
时代特征是指与特定时代相适应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基本状态,以及由世界的基本矛盾所决定和反映的基本特征。√
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改革逐步深入到各个领域。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同志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来赋予鲜明的中国特色。√
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
温元凯建议恢复高考且提出了十六字方针。经过邓小平的调整,最终高考的方针被确定为B自愿报名C、公平考试D、择优录取
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且列宁将其称为辩证法的奠基人。
生产力的三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0世纪80年代,我国家庭“三大件”彩电冰箱洗衣机
党的十三大的主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及其基本路线
苏联解体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个体户是在我国法律允许范围内,不剥削他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90年代初,我国出现了改革开放姓“社”姓“资”的争论,改革迈不开步伐。
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命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物质文化的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