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波兰保存制作的明代地图入手,论述中国明
你知道吗?在波兰的国家图书馆里,有一幅中国明代制作的世界地图,它是目前世界上最早、最完整、最精美的中文版世界地图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地图学的杰作。
这幅地图叫做《坤舆万国全图》,它是由明朝官员李之藻根据西方传入的地理资料绘制而成,后来被传到日本和欧洲,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沧桑,最终保存在波兰。这幅地图有什么特点?它又经历了怎样的传播和保护?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幅神奇的地图吧!
《坤舆万国全图》的绘制背景和特点
《坤舆万国全图》是明朝万历三十年(年)由李之藻绘制的一幅椭圆形世界地图,高1.52米,宽3.66米,用绢布绘制而成。
这幅地图并非以中国为中心,而是将亚洲东部居于地图中央,改变了当时西方通行的将欧洲居于地图中央的做法,体现了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和主张。
这幅地图包括当时已知的五大洲(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南极洲)和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并用多种颜色描绘了山脉、河流、湖泊、海岛等地理要素,标注了国名和地名,以及一些天文地理的小插图。这幅地图是当时中国人对世界最全面、最准确的描述,也是中国古代地图学的巅峰之作。
《坤舆万国全图》的绘制背景与明朝末期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播西方科学文化有关。其中最重要的人物就是利玛窦,他是意大利耶稣会士,在明朝长期从事传教活动,并向中国人介绍了西方数学、天文学、地理学等知识。
他曾经自制了一幅《万国图志》,并在万历十二年(年)到达广州时献给当地官员。后来他又在万历二十九年(年)到达北京时献给明神宗皇帝,并得到皇帝的赏识和信任。
利玛窦所献的《万国图志》引起了明朝官员李之藻的兴趣,他向利玛窦请教了西方地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并根据利玛窦提供的资料和自己对中国传统地理学的理解,绘制了《坤舆万国全图》。这幅地图不仅吸收了西方地理学的成果,而且也体现了中国地理学的特色,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
《坤舆万国全图》的传播和影响
《坤舆万国全图》绘制完成后,得到了明神宗皇帝的赞赏和嘉奖,他下令摹制了12份,分赐给有关官员和机构。
这些摹本后来被传到了日本和欧洲,成为了中西方地理学交流的重要媒介。在日本,这幅地图被称为“大明混一图”,是日本人了解中国和世界地理的重要来源。在欧洲,这幅地图被称为“利玛窦地图”,是欧洲人了解中国和东方地理的重要资料。这幅地图不仅扩大了中国人和外国人的视野,增进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而且也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坤舆万国全图》的传播过程中,也发生了一些有趣的故事。例如,在日本,这幅地图曾经被用来作为军事情报,指导日本对朝鲜和中国的侵略。
在欧洲,这幅地图曾经被用来作为外交礼物,赠送给波兰国王和法国国王。在中国,这幅地图曾经被用来作为教育教材,教授中国人西方地理知识。这些故事都反映了这幅地图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价值和意义。
《坤舆万国全图》的保存和保护
《坤舆万国全图》作为一件珍贵的文化遗产,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沧桑,也遭遇了各种危险和威胁。其中最惊险的一次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波兰保存的一份摹本差点被纳粹德国毁掉。
当时,波兰国家图书馆藏有一份《坤舆万国全图》摹本,是由波兰国王西吉斯蒙德三世于年从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处获得的礼物。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波兰国家图书馆迅速将珍贵的藏书转移至别处,并将《坤舆万国全图》摹本藏在一个铁皮箱子里。
年8月25日,德军发动对华沙起义者的报复性轰炸,波兰国家图书馆所在的建筑被炸毁,藏书几乎全部损失。然而,《坤舆万国全图》摹本却奇迹般地幸存下来,因为它所在的铁皮箱子被埋在废墟下面,并没有被火焰烧毁。战后,波兰人从废墟中找到了这个铁皮箱子,并将《坤舆万国全图》摹本恢复和修复,并重新收藏在波兰国家图书馆里。
除了波兰保存的一份摹本外,《坤舆万国全图》还有其他几份摹本分别保存在日本、中国、美国等地。其中最完整和最原始的一份摹本是由日本人于年从中国购买而来,现藏于京都大学文学部图书馆。
这份摹本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保留了李之藻亲笔题跋和签名的《坤舆万国全图》摹本,也是最接近原作的《坤舆万国全图》摹本。
另外一份摹本是由美国人于年从日本购买而来,现藏于美国华盛顿特区的美国国会图书馆。这份摹本虽然有些残缺和破损,但仍然保留了大部分的内容和细节。
还有一份摹本是由中国人于年从日本购买而来,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这份摹本虽然有些变形和褪色,但仍然可以辨认出大部分的文字和图像。
这些不同地方保存的《坤舆万国全图》摹本都受到了各自所在机构的重视和保护,也吸引了众多学者和爱好者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6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