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亚洲金融危机,25年后带来哪些启示
(经济观察)反思亚洲金融危机,25年后带来哪些启示?
中新社北京8月20日电(记者夏宾)25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亚洲金融危机,给全球多个地区带来了货币贬值、通货紧缩、破产浪潮等一系列问题,对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创伤。
当前,世界变局叠加疫情冲击,各国普遍面临复苏乏力、通胀高企、金融市场剧烈波动的风险,若风险不断累积强化,有演变成世界性经济危机和经济长期衰退的可能。
反思亚洲金融危机值得被重视。近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举办“以史为鉴:亚洲金融危机25周年的回顾与启示”国际研讨会,多位曾在中国央行、财政部担任要职的经济金融专家参与会议,并给出各自见解。
中国央行原行长戴相龙曾经参与制定和执行国家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重大措施,他认为,站在新的历史时点上,回顾亚洲金融危机,主要由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风险正在不断扩大。具体表现在,现有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日益突出;美国政府金融失信风险在蔓延;美国为实施“亚印战略”,推出“印太经济框架”,扩大了亚洲地区金融风险。
为化解上述风险,戴相龙的建议包括继续推进国际货币多元化;通过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及其财长、央行行长会议,督促美国政府把国家负债率逐步降到70%以内,相当25年前的水平;加快中国现代金融建设,增强中国防范和化解全球金融危机的能力;继续推动“10+3”金融合作,建立区域应对全球金融风险的制度安排等。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指出,要说爆发危机的原因,国家和地区自身的结构性弱点是最为根本的。特别是杠杆率过高、过度依赖外部债务、资产价格虚高、维持过高的本币汇率,造成国际收支失衡。“这些结构性弱点如果不及时解决,早晚会爆发危机。外部针对性的攻击不过是使得危机爆发提前,更为惨烈。”
他提到,要坚持对外开放,并全面实现本币经常项下可兑换。对资本项下完全放开要做谨慎评估,一般来说成熟市场经济大国和处于金融中心地位的经济体,才会利大于弊。允许“热钱”快速跨境流动,对任何发展中国家都没有好处。
“现在更需要全球合作。”楼继伟呼吁,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全球代表性国家在合作共赢上达成共识。年起风云突变,贸易摩擦、技术脱钩、甚至产业补贴政治化,今年又发生地缘军事冲突。回望亚洲金融危机和世界金融危机,大量的分析和研究都表明,若当事各方及早采取措施,危机都可以避免。“但历史没有如果,今天回望历史,不过是提醒各方接受教训,尽管再艰难,还是要重走合作共赢之路。”
在中国央行原副行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朱民看来,所有危机一旦发生,就是全球危机,亚洲金融危机是这样,年全球金融危机也是这样。
从目前全球状况来看,朱民直言,通货膨胀、大宗商品价格在高位,对实体经济冲击很大,美国已两个季度技术性衰退,美国股市在百年高位,全球政府债务也在百年高位。
朱民进一步称,高债务、高股市、高泡沫,在这个情况下其实金融的脆弱性是很高的,而政策危机的风险也在加大。在此情况下,他觉得不排除会出现外部恶意攻击的可能性,而美联储利率变化就容易引起外部资金的波动,“今天这些风险其实都在积累,都在高位,所以我们要有高度的意识。”
中国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25周年之际,我们回顾战胜危机的历程,是为以史为鉴做好可能发生的新的金融危机的防范。《清迈倡议》的签署,是10+3国家(东盟与中日韩)加强区域财金合作的里程碑式成果。“面对未来可能的挑战,我们更应进一步提高区域财金合作的水平和效率,特别是要提高清迈倡议多边化的可用性。”(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3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