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九龙仓之战华人首富的血腥加冕礼

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顺利度过中东石油危机的香港经济在年后开始全面复苏,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增幅高达17.1%,由此揭开了香港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高速发展的经济让它顺利的跻身于亚洲四小龙的行列。

香港成为亚太区国际性的金融中心后,吸引了大批国际金融资本涌入,内部和外部的富余资本、人口膨胀、家庭结构的转变(核心家庭正逐渐取代家族大家庭)等因素极大地推动了香港房地产市场繁荣。

然而与繁荣的房地产相反,此时的香港股市却一度低迷,甚至很多股票的市值远低于其账面资产净值,由此也引来了一大批资本大鳄的垂涎,这其中就有后来的华人首富——李嘉诚,其一战成名的九龙仓之战也因此而爆发。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香港流传着这么一句话:谁拥有了九龙仓,谁就掌握了香港绝大部分的货物装卸、储运和过海轮渡。

此言不虚,九龙仓是当时香港最大的码头,产业涵盖了九龙尖沙咀、新界、港岛上的大部分码头、仓库,还拥有大量酒店、大厦、有轨电车等优质产业。

然而,其股价却被远远低估——年初九龙仓仅13港元一股,甚至低于其每股净资产的账面值18港元。(当时其经营的码头、仓库等业务占据了尖沙咀、九龙、新界和港岛等核心地段的大量土地,这些土地按当时价每平米—港元计算,每股平均价值高达50港元——重估价值相当于当时市价的4倍)

巨大的利差、丰厚的九龙仓资源,在当时,让港岛所有商贾垂涎欲滴。尤其是低迷的股市使得九龙仓公司的股票愈发的诱人!

说到这里就需要大概了解一下“九龙仓”的历史。

“九龙仓”本是一家彻头彻尾的英资企业,由凯瑟克家族的“保罗*渣打”爵士在年创立,资本结构上又隶属香港四大洋行之首的“怡和系”,从创立到70年代已经有长达百年的历史。

“九龙仓”,与香港置地并称为“怡和双翼”,怡和的掌门人同时又兼任九龙仓董事局,九龙仓在怡和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作为英资的怡和系对中国府却心存芥蒂,在“九七过渡”问题上始终抱有悲观态度,改而努力开拓海外市场,在香港的势力范围日渐衰微。

在怡和系的执掌下,九龙仓虽先后建有海港城、海洋中心大厦等著名物业,但在经营方式上却不足称道。他们固守着以建楼出租为主要盈利模式的理念,只租不售。这也导致资金回笼较慢,租金的增长速度慢于地价的上涨,因此公司的盈利表现一般,股价一直较低。

为缓解企业的财务危机,其选择大量出售债券套取现金,又使得集团债台高筑,信誉下降,股票贬值,到年12月底,怡和只持有约5%的九龙仓股份,和3%的香港置地股份,达到历史最低比率,终于他将自己一步步逼向了绝境。

一、揭幕战

严重被低估的股票、巨大的重估空间、同时相对分散的股权这些都为收购提供了良好的资本环境。

年,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以分散户头的形式从散户手中大量买入九龙仓股票,到9月份已掌握了九龙仓18%的股权,与第一大股东怡和的持股数已相当接近。

尽管李嘉诚竭尽全力低调收购,但还是引起了散户和怡和财团的注意,怡和洋行随即向英资靠山汇丰银行求助,8月汇丰介入九龙仓争夺战,9月股价被推升至46元/股的历史高位。利润空间被极大的压缩,同时汇丰银行老总沈弼亲自向李嘉诚施压,李嘉诚选择收手。

但是到嘴的肥肉不甘心就这么放弃,李嘉诚转而向老船王包玉刚包爵士求助,20世纪80年代中期,即使李嘉诚已经坐上香港首席富豪的宝座,可在当时,李嘉诚论实力和声誉都还比不上包爵士。据年吉普逊船舶经纪公司的记录,世界十大船王排座次,包玉刚稳坐第一把交椅。

由于中东石油危机减船登陆的包爵士,此时正准备套取现金投资新产业,香港百业中前景最诱人的房地产正是他的首选,双方一拍即合。

年8月底,双方在中环的文华酒店达成秘密协议——李嘉诚把手中的万股九龙仓股票以三亿多的价钱,转让给包玉刚。包玉刚则协助李嘉诚从汇丰银行承接和记黄埔的万股股票。

年9月5日,包玉刚公布他以及其家族已买入了20%左右的九龙仓股份。

但战事并未结束。12月7日,怡和财团的另一家子公司置地公司宣布购入怡和证券所持的九龙仓股份,这一买入使置地公司持有的九龙仓股份上升至20%,数量与包玉刚十分接近。

此后,在置地公司和包玉刚之间展开了一场两年之久的九龙仓控股权争夺战。

到年6月19日,市场上盛传置地公司将与九龙仓换股,消息使九龙仓股价逆市而上,当日最高报价78.3元。第二天,置地公司公布换股方案,提以元的代价来换取市价77元的九龙仓股份,这个条件是颇为诱人的。

消息公布当晚,包玉刚旗下的隆丰公司发布公告称已拥有九龙仓30%的股份,并宣称置地公司的建议增购内容繁复,条件没有吸引力,呼吁各小股东切勿接受置地公司的条件。

3天之后,包玉刚召开记者招待会宣布以个人及家族名义,出价每股元现金要约收购万股九龙仓股份,额满即止。6月25日下午两点半,包玉刚的万增购目标完成。包氏以49%股权稳坐第一大股东,而在25日的股权转让过程中,置地公司也将其手中持有的万股九龙仓股份转卖给包氏企业,套现10亿多港元。

历时两年的九龙仓争夺战终于落幕。

九龙仓之战打响了香港地产公司的收购战。

此后不久,李嘉诚又把收购之手伸向了另一家地产公司——青洲英坭。年9月,长江公司又以每股7.1港元的价格溢价37%收购汇丰持有的和记黄埔22.4%的股权,到年11月,长江实业成功收购了和黄40%的股票。由于资本市场的价格低估,长江实业以6.93亿港元获取了和记黄埔总值50亿港元的资产。

在这场股权争夺中,包玉刚赢得了九龙仓的控制权,怡和及其旗下的置地公司通过股权转让获取了溢价收益,而其中获利最多的便是李嘉诚——在倒手过程中获得了近万港元,更重要的是他得以顺利入主和记黄埔,为80年代问鼎香港商界打下了基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8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