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经济从亚洲奇迹陷入低迷
季晓莉按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来看,年刚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韩国,短短两年后已不再是全球前十大经济体中的一员。韩国曾在年首次跻身全球前十,但在年前曾多次跌出“前十俱乐部”,年和年回到第十位。如今,由于韩元疲软且出口表现不佳,韩国经济又一次跌出圈。8月1日,韩国贸易部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韩国7月出口额.3亿美元,同比下降16.5%,连续第10个月下滑,跌幅创3年最大。其中,芯片需求进一步恶化,韩国半导体出口同比下滑了34%。20天后,出口占GDP比重达50%左右的韩国,其关税厅发布了一项最新数据:韩国8月前20天出口额为.56亿美元,同比下降16.5%;进口额为.21亿美元,同比下降27.9%。今年以来,韩国累计贸易逆差高达.04亿美元。韩国遭遇史无前例的贸易逆差名义GDP是在特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年,全球各国名义GDP排名,排在首位的是美国,为25.46万亿美元;第二是中国,为17.88万亿美元;第三是日本,为4.23万亿美元。而韩国央行(BOK)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年韩国名义GDP约为1.67万亿美元,跌出全球前十,排第13位,在意大利(2.01万亿美元)、巴西(1.87万亿美元)和澳大利亚(1.70万亿美元)之后。年韩国名义GDP为万亿韩元,同比增长3.9%;但由于韩元对美元汇率年年均大跌12.9%,韩国名义GDP以美元计价同比下降了7.9%,人均国民总收入(GNI)降至3.26万美元,同比减少7.7%。同时,作为出口导向型经济体,韩国在年遭遇史无前例的贸易逆差。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今年初发布的《年12月及全年进出口动向》报告显示,年韩国贸易逆差为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具体数据显示,年韩国出口额为亿美元,同比增长6.1%;进口额为亿美元,同比增长18.9%。这是自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韩国首次出现贸易逆差,且规模为金融危机前年.2亿美元的两倍。年以来,全球需求收缩,再加上存储半导体行业低迷,严重拖累了韩国的出口。自年10月起,韩国对外出口已连续9个月同比负增长。韩国贸易出口中,半导体占约两成。据韩国关税厅数据,芯片作为韩国主力出口产品已连续13个月负增长,今年7月出口额同比大幅下降34%。中国是韩国最大的出口国。但现在,韩国与中国长期以来保持的贸易顺差格局已转向。年,韩国对华出口.1亿美元,比年的.1亿美元减少了4.4%。自年10月起,韩国对华贸易出现连续逆差,且规模持续扩大。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使两国在中高级技术产业领域的出口竞争加剧。在过去韩国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液晶面板、智能手机、电动汽车和新能源电池领域,如今中国产品正在全球占据重要一席。而韩国对中国进口依赖度较高的电池、蓄电池的工业原材料和计算机、电器等产品的进口则在增加。8月前20天,韩国对中国大陆的出口减少27.5%。同时,韩国对美国、欧盟、越南的出口则分别减少了7.2%、7.1%和7.7%。此外,服务业也呈现逆差状态。据韩联社8月14日报道,韩国观光公社(旅游发展局)8月14日发布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韩国今年上半年旅游收支项目出现46.5亿美元逆差,逆差规模创年以来新高。随着疫情降级,韩国旅游收支逆差规模扩大,从年的43.3亿美元增加到去年的53亿美元。今年上半年旅游收支逆差同比大增.9%,至46.5亿美元。有分析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外国人赴韩游的恢复速度不及韩国人出境游。具体来看,上半年访韩外国游客为.1万人次,仅为年上半年的52.5%。而韩国出境游客为万人次,为疫情前同期的66%。受此影响,今年上半年的旅游支出.6亿美元远超旅游收入69.1亿美元。全球需求下滑导致芯片出口受阻《华尔街日报》报道表示,欧美国家持续加息导致的利率上升使全球商品需求放缓,通货膨胀本身也给贸易带来了拖累。作为全球最大出口国之一,韩国出口的商品种类繁多,其数据是衡量国际贸易趋势的重要晴雨表。韩国也是许多跨国公司的主要生产地和供应链的一部分,韩国经济的不稳定性可能对这些企业和全球供应链产生连锁反应。例如,芯片产业作为一个高度周期性的产业,受供需变化、技术创新、价格起伏等因素影响较大。过去几年内,智能手机、计算机、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助推芯片产业发展。韩国芯片企业三星、SK海力士等出口额高企。但近期,由于全球智能手机与计算机需求下降、储存芯片价格下跌,芯片市场逐渐步入寒冬期。“全球芯片销售与经济增长同步进行。随着消费者将支出转向服务而不是硬件,对芯片的需求在芯片制造商产能提高时出现了下滑。因此,芯片的过剩给价格带来了下行压力,导致利润率的挤压和盈利收缩。”投资咨询公司BCAResearch美国资产部首席策略师唐克尔(IreneTunkel)近日撰文表示。通信芯片制造商高通公司近期报告称,预计“全球手机销量疲软和渠道库存下降”还将进一步扩大。年全年,高通预计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将“下降个位数百分比”。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普全球评级公司日前发布数据显示,今年6月,韩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降至47.8,虽然7月回升至49.4,但仍然连续第13个月处于荣枯线50以下。这也是该项调查自年4月开始统计以来,韩国PMI持续萎缩时间最长的一次。标普全球分析师指出,这显示出韩国经济在实现复苏过程中所面临的严峻挑战,韩国制造业运营状况的持续低迷或将需要更长时间才能逐步恢复。但韩方统计数据显示,韩国汽车整车贸易收支从年四季度开始已大幅领先于半导体。7月前10天,韩国乘用车出口增速已达25%。汽车有望时隔12年重新回到韩国出口额榜首的位置。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6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