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故乡莆田的木兰溪带进了龙美术馆上观
龙美术馆(西岸馆)将于年1月31日至5月9日呈现艺术家陈彧君的大型个展“生长”。
陈彧君
“生长”
这次展览集中于陈彧君近期的社会性艺术实践,包括与其他领域创作者们合作完成的跨界实验、把故乡建构为本土场域的二度尝试,同时重点展出艺术家最新的水墨拼贴系列作品,由此全面介绍其不断推进的平面语言。
通过根据龙美术馆场地特制的巨型金色空间中营造新旧并陈、兴衰交替的矛盾氛围,艺术家回应和隐喻了过去一年全球面对的混乱变局和当下的社会文化情境。
展览效果图
展览中长约22米的复刻景观《木兰溪》,可以被看作是一条通往陈彧君艺术世界的极佳路径。
作品原型为陈彧君原籍所在地福建莆田的木兰溪,它不但是艺术家长期生活的地方,后来也演变为贯穿艺术家创作脉络的观念通道。
陈彧君与胞兄陈彧凡从年开始以此为题,把多年来离散的“移居”与“流寓”经验以及相关的私人、家庭与宗族纪事转化为泛地缘的艺术实践。
■俯瞰木兰溪
■陈彧君在木兰溪边
年,陈彧君重返木兰溪,他携团队入驻莆田当地的乡土建筑,收集并提炼不同社群活动与习惯中的本土元素,尝试谱写穿行于感官记忆之间的中间叙事。事实上,当下的木兰溪与陈彧君脑海中的木兰溪已发生了变化,所以,此次展览中的作品《木兰溪》,其实是已经凝固在陈彧君脑海中的木兰溪原型,这条母亲河作为“原始意象”一直支持着艺术家的审美心理结构。
陈彧君还由此发展出一套将具象与抽象相互叠合或对映的表现手法,突出表现在他的拼贴创作中。从早期采用照片、印刷品、新闻简报,到后期融入绘画乃至装置的混合输出,零散的表皮材料聚集成足以撕裂社会文化平衡的巨力。
■故乡老宅的土墙
在年5月陈彧君“重返木兰溪”的直播活动中,故乡莆田圆头村里的一幢老宅修建中露出的土坯墙,就向我们生动讲述了故乡与艺术家的关系。
这面土墙破败不堪,里面露出的不光是土,更有大量零碎的砖、瓦、陶、瓷和鹅卵石等等,看上去就像是一幅抽象画。陈彧君介绍说,当地因为土地很少,所以用过的材料都舍不得丢掉,而现在如果是考古的话,这几乎就是一幅当地的历史画。
看到如此斑驳的故乡土墙,也就不难理解陈彧君的拼贴手法了。
与展览同名的水墨拼贴系列“生长”,首次以陈彧君自己的纸本水墨作品为基础,原本的绘画成为残余的碎片,在新的画面中被反复并置、穿插、颠倒,如新陈代谢般地获得再生。
■陈彧君《生长no.》麻布上综合材料
■“生长”系列局部
陈彧君
“率性妄为”的艺术家
个人简介
陈彧君,年出生于福建莆田,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艺术系。年至年先后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艺术系与油画系,现生活并工作于上海。
个人事迹
在过去的十多年中,陈彧君的创作致力于展现内在自我与外部影响之间的冲突。他试图检视当代亚洲国家中的个体在多元文化立场下所必须面对的身份认同的困境。凭借图像与符号、情感与观念的协调与互涉,他围绕着“乡土想象”等概念的空间诸面相进行探索,从而观照后全球化景观的模糊性。
陈彧君对于绘画、拼贴以及装置等各种形式的媒介运用自如。他认为生活中所接触的既有材料都可能成为艺术创作的中介,而这些来源于日常的元素消弭了陌生感与距离感。陈彧君将他的绘画和拼贴嵌入装置之内,邀请观者亲身把握作品尺度及其思维模式,并体验作品边界的流动性。
陈彧君的作品曾在龙美术馆(上海,/)、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关渡美术馆(台北,)、ocat上海馆(上海,)、今日美术馆(北京,)、红专厂当代艺术馆(广州,)、寺上美术馆(北京,)、关山月美术馆(深圳,)、格罗宁根美术馆(格罗宁根,)、印度尼西亚国家美术馆(雅加达,)、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威内托科技艺术馆(威尼斯,)、时代美术馆(北京,)等知名机构展出,并参与第二届安仁双年展()、第八届深圳雕塑双年展()、第二届成都双年展()等重要展览。
陈彧君年从中国美院毕业后留校任教,人到中年之际却辞职来到上海,在某个工业园区内租下一幢房子作为工作室,当起了职业艺术家,他称之为“中年叛逆”。
年,中国当代艺术达到市场高峰的时候,陈彧君却陷入了困惑——流行的都不是自己喜欢的,自己喜欢的到底是什么呢?
流行图像、残酷青春、波普艺术、卡通一代,这些风格都与陈彧君的内心诉求相距甚远。陈彧君开始选择往回看。
当他回到老家莆田,才领悟到这里的一切都跟今天的城市文化大有不同。于是,他开始了与自己的家乡记忆、成长经历、乡愁情感有关的创作。他创作的“亚洲地图”系列,从自身的侨乡经验出发,以手绘和拼贴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对“南洋”的想象和对亚洲文化的感受。
■陈彧君《亚洲地图no.》纸本综合拼贴
■陈彧君在创作中
“故乡和你更像是隔岸相望的两个人。生活中你是他的影子,随着风浪变了形;创作中,故乡成了你观看自己的一面镜子,而乡愁更像是彼此身上都被衍化的那段情感。”
■陈彧君重返故乡三清殿创作
综合:周到上海?詹皓、龙美术馆
编辑:毛雯露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