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国务院副总理谷牧,首次赴西方考察中国与

改革开放前,中国长期与世界脱节,国民经济不振,一切百废待兴。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前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同志在党中央的安排下,带团第一次去西方国家进行考察,此行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并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激,于是回国后在汇报情况时,当众感慨:中国与外国的差距实在太大了!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

西方的发展远超社会主义国家,就连老大哥苏联都不是对手,更别提相对处于更加落后的中国了。

本来在解放后,共产中国有望融入世界,与全球经济接轨,同欧美国家展开交流,试探合作。

然而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大陆实行了一边倒地封锁,致使中方不得不选边站,一头扎进了苏东阵营的怀抱。

至于后来又发生了诸多国际事件,中苏之间的友谊出现了破裂,令中国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只有自力更生,才能屹立不倒。

在改革开放前的将近30年里,中国受制于国际国内因素,对经济的重视程度并不是很高,只是在进行艰难的建设与刻苦的转型,外抗霸权,内部整顿。

尤其是在经历了特殊时期十年的摧残后,中国的发展出现了停滞,人才培养也有了断层,在这样尴尬的境地中,从大陆遥看西方,这种差距油然而生。

二战后西方国家的崛起

西方国家在战后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财富,经济繁荣,国民富庶,已经远远超过战前的水平,整个世界的精神面貌基本都是由欧美定义的。

进入20世纪中期之后,人类文明的发展又跨入了一个新的纪元,随着知识与科学技术的大爆炸,让世界焕然一新。

二战中催生了许多新的科技,并在战后产生了极大的用场,逐渐改变了人类生活的面貌。第三次科技革命席卷而来,又一次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使得欧美国家搭上了便车。

而且由于美国在全球势力的扩张,为维护地区和平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西欧国家也吸取了战争的教训,韬光养晦,互通有无,并进行联合,组建类似欧盟等国际组织,这为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更是提供了基础保障。

由此来看,中西之间存在发展差距并不是没有理由。

改革开放推动中西合作

当我们被迫困守国门,遭遇西方围堵,闭关锁国时,欧美国家却凭借他们的技术优势与资金支持,大干快上,创新进步,缔造了丰硕的发展成果。

而中国大陆背靠社会主义这棵大树却效果不佳,苏联方面一翻脸,说走就走,毫不留情。

而且当时东欧国家的发展水平确实不敢恭维,有的竟然还需要中国提供援助,最典型的就是阿尔巴尼亚。

当党中央号召全民勒紧裤腰带,坚决支持世界的无产阶级运动时,国内经济却捉襟见肘,始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伟大领袖的号召下,人们吃糠咽菜,熬过了那段峥嵘岁月,但变化也是迫在眉睫了。

谷牧同志不仅看到了中西的差距,更是感受到了西方对于中国的兴趣,以及中国大陆所蕴藏的无限发展机遇。

那时候的中国虽然一穷二白,经济贫乏,但是这里地大物博,人口繁密,正好适合西方国家进行投资,开拓新的市场,而这也同样也为中国注入亟需的发展活力。

从改革开放这几十年里,中国方面所取得的发展成就,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党中央的高瞻远瞩与英明抉择,以谷牧同志为代表的一批领导人,正视自身的差距,积极向西方招商引资,彻底改变了中国落后的发展面貌,也令西方国家重新认识了中国以及中国人民。

中国有着灿烂的历史与辉煌的文明,虽然近代以来由于西方的入侵,遭受了来自专制统治者的强烈抵制,国家渐渐衰落,但也令国人的认识不断发生改变,从而更好地睁眼看世界。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都是勤劳的象征,但因为封闭与僵化,使得生活异常贫困,加上来自上层官僚集团的残酷剥削,致使人民始终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无法改变境况。

终于来到了年,国民党反动派被赶走了,中国人民仿佛站起来了。而在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征程的来临,中国人民才真正意义上有了富裕的机遇。

此时,这个数千年被不断压迫的饥饿民族迎来了自己的新时代,西方伸出的橄榄枝恰逢其时。

中国人能吃苦,甘于奉献,具有朴素的情感,遇事随和不挑剔。

这样的社会环境非常适合投资设厂。西方国家在改革开放后,争先恐后来到中国。

正是在这样的支持下,中国经济保持了几十年的高速增长,国民逐渐富裕起来,国家变得非常富强,从而彰显了中国模式的魅力所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全球的经济领域中占有越来越突出的地位,并逐步成为了世界工厂,跃居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由此见证了中国的贫穷是有着客观环境制约所导致的,如条件发生逆转,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指日可待。

中国崛起的奥秘与吸取的教训

其实,我们可以从观察亚洲几个新兴经济体来管窥中国崛起的奥秘,有着一定的相通性。

在上世纪60、70年代,先后有亚洲四小龙相继崛起,至今依旧是世界赫赫有名的经济体,发展势头强劲。

而观察这四个地区或国家的特征,基本都是以华人为主或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因而可以发现在文化基因中,中国人的经济头脑与吃苦精神都是有目共睹的,这也是很多华人国家以及世界各地的华人能取得成功的原因。

而反观一些国家,他们的失败却令人警醒。

在一些拉美国家,譬如巴西、阿根廷,以及亚洲国家,曾经也有四小虎(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他们也曾盛极一时,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经济奇迹,然而当发展到一定程度,却裹足不前,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出现了内卷的倾向。

这种情况之所以出现,就是由于分配不合理所导致的,而国民的积极性随着贫富差距的加大而不断被抑制。

当需要转变发展模式的时候,既得利益难以侵犯,加上执政者大开空头支票,滥发福利,使得营商环境变差,致使社会出现动荡,无可救药。

中国的发展相对平稳,没有遭遇这样的打击与考验,由于执政党的强有力控制,整个社会的运行非常平稳,这也令很多西方国家非常叹服。印度作为中国的近邻,本来具备强大的发展潜力,并且人口也相当众多,但为何没有类似中国这样出色的表现呢?

原因就在于印度方面对于宗教的信仰非常虔诚,工作似乎只是充分条件,不是必要条件,所以印度工人的劳动积极性比不上中国工人。

此外,因为历史上印度曾经被英国殖民过,留下的政治体制都是西方的,因此劳资之间的协商水平不相上下。

在西方国家,工人的组织性十分严格,工会庞大,老板想轻易剥削工人是很难做到的。按照经验,参考印度,他们在印度的雇工成本不低廉,而且有着随时罢工的风险,但这些事情,在中国却不是问题,对比之下,资本家发现中国才是真正的财富沃土。

当然,中国人民韬光养晦,付出了这么多,不是没有回报的。随着西方国家把大批的产业转移,中国的就业市场十分繁荣,产业配套很齐全,在国际上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竞争力。

而反观很多西方国家,只是掌握了一些高端科技与金融企业,却因为工厂迁移,丧失了大量的工作机会。短期来看,这些跨国公司的老板都发了大财,西方国家似乎在把中国人当做廉价劳动力在利用而已。

但从长期来说,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基础生产力,当产业空心化,就业问题不解决的时候,长期试图依靠发福利来满足民众的生活,到底是走不了多远的。毕竟羊毛是出在羊身上,中西之间的差距在缩小,并且随时出现逆转的可能。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不复往昔,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大国。而西方国家在扶植中国的过程中,也获得了极大的回报,双方实现了双赢,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将来的发展状况如何,是无法预料的。西方国家对于中国的发展始终保持警惕,而以美国尤为敏感,并且对中国发动了贸易战,企图遏制。

或许正如高层所提到的,东升西降的趋势正在形成,中西之间在竞争中,到底谁会成为最后的赢家,敬请拭目以待!

文/文史旺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202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